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试讲稿.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试讲稿.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联系上下文,感受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谈一谈对鲁迅的了解,进而引出课题《有的人一纪念鲁迅先生》

四、初读

1.朗读:

(1)点名读,指导:读诗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2)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2.内容: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每一节都写到两种人;每一节都是两种人的对比;诗中小节之间的内容是相对应

的:第2节和第5节;第3节和第6节;第4节和第7节)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课文中描写的两种人有哪些不同?

(一)生与死的价值和意义不同

1.作者是怎么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这里两个“死”字,两个“活”字,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永存;第一个“死”指精神已死,第二个“死”指肉体不在)

3.总结这两种人的不同。(第一种人“虽生犹死”,第二种“虽死犹生”)

4.诗人还举了什么例子对比?

(二)对人民的态度不同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骑”能不能换掉呢?从中感受到什么?(欺压人民、作福作威)

2.“俯”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第二种是怎样的人呢?(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着想,无私奉献)

3.鲁迅先生是哪一种人?从中你联想到了评价鲁迅先生的哪两句诗?(第二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人民对他们的态度不同

1.两类人结局各是什么样的?(人民把他摔垮;人民永远记住他)

2.男女生合作读课文第5—7小节,感受两类人结局的对比。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读出歌颂、批判)

4.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本文不单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如黄继光、雷锋……)

六、品读

配乐朗读。

七、小结作业

作业:搜集鲁迅的名言,感受鲁迅形象。

八、板书设计

本文字数884字,同学们根据面试时长进行增减

《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试讲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

开场白: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小学语文的6号考生,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有的人一纪念鲁迅先生》,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鲁迅先生。那你们对鲁迅了解多少呢?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一说。

师:这边有同学说鲁迅先生小时候和我们一样,都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师:这是《少年闰

土》中展现的少年时期的鲁迅先生。

师:旁边的同学,你也有想说的,请你。

师:你为大家介绍的是慈祥、幽默、关心穷苦人民的鲁迅先生,是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感知到的。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可真好,都请坐。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

目。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初读

师: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同学们自由读诗文,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开始

吧。

师:好,朗读先到这儿。下面我们请同学来试一试。师:你的目光炯炯有神,就你吧。

师:大家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师:是啊,读的声音很大,要是节奏能慢一点就更好了,请坐。

师:同学们注意,诗歌本身是有一定的节奏,就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师: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其实是有技巧的。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学生标画后试着读读。

师:怎样,这次是不是更有感觉啦!

师:老师再来示范读一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现代诗,特别注意朗读时的语音语调,1、2、起…

师:在刚刚的朗读中,大家都有什么发现啊?

师:是的,很明显这里写了两种人;还有同学发现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大家再看看每一节的内容,还能看出什么?

师:太棒了,这也被你们找到了,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课题制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育教学领域,擅长教育课题、教学设计等资料的整理搜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