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扎根深山践初心扶贫路上写春秋——记XX县XX镇扶贫干部李建国先进事迹
在XX县XX镇的群山之间,有一个身影始终穿梭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他皮肤黝黑、脚步扎实,眼神里透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他就是XX镇扶贫工作站站长李建国,一位将6年青春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基层干部。自2017年投身扶贫工作以来,他始终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扎根深度贫困的XX片区,带领3个行政村、127户456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用实干实绩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一、精准识别,摸清家底啃下“硬骨头”
2017年8月,35岁的李建国主动请缨到全镇最偏远的XX片区负责扶贫工作。这片区域山高路陡,70%的村民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腰,最远的村民小组距镇政府有25公里山路。初到片区,面对的是“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困境:部分村民隐瞒收入,有的农户争当贫困户,还有的家庭因残因病陷入深度贫困却未被纳入帮扶范围。
“扶贫先识贫,识贫要精准。”这是李建国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摸清真实情况,他带着笔记本走遍了片区的每一个角落。为核实一户独居老人的收入情况,他冒着暴雨徒步3小时爬上陡峭的“十八盘”;为弄清某农户是否符合贫困户条件,他连续一周蹲点观察其生产生活;为核实外出务工人员收入,他逐个打电话核对工资流水,甚至托人到务工地核实。
在XX村走访时,他发现村民王友才因患尿毒症每周透析3次,妻子离家出走,女儿在读高中,家庭收入仅靠亲戚接济,却因“信息误差”未被纳入建档立卡。李建国当即收集材料,三天内完成核查、公示、审批流程,让王友才全家及时享受到医保兜底、教育补助等政策。
经过三个月的“地毯式”排查,他带领团队修正错误信息23条,新增符合条件贫困户17户,清退不符合条件农户9户,建立起包含“家庭人口、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12项内容的精准档案,为后续帮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村民们说:“李站长的账本比自家的还清楚。”
二、产业造血,蹚出特色脱贫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建国深知,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难以持久。XX片区林地占比达85%,但长期存在“守着绿水青山饿肚子”的困境。他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实地调研,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了“林下种植+生态养殖”的发展方向。
起初,村民们顾虑重重。“种中药材要是卖不出去咋办?”“搞养殖风险太大了。”为打消大家的顾虑,李建国自掏腰包带领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到亳州中药材市场、温氏养殖场考察学习。回来后,他牵头成立“青山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渠道。
贫困户张顺才起初坚决反对:“我种了一辈子玉米,哪懂什么中药材?”李建国连续一周住在他家,算经济账、讲政策红利,还承诺“亏本由合作社兜底”。最终,张顺才试种了3亩黄精。在李建国协调的农技专家指导下,三年后黄精丰收,纯收入达4万多元,不仅还清了外债,还盖起了新房。
为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题,李建国创新推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机制,协调银行发放贴息贷款156万元;争取产业扶持资金89万元,建成中药材初加工车间2个、标准化养殖场3个。如今,XX片区已发展黄精、白芨等中药材种植基地800亩,年出栏生态鸡2万羽、山羊500只,带动92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三、补齐短板,筑牢脱贫保障网
在走访中,李建国发现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XX村三组有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村民们到镇上赶集要走2小时。他多次向镇党委汇报,争取到修路项目后,又带头跳进泥浆池抢修涵洞,连续半个月吃住在工地。2019年春节前,3.5公里的水泥路终于通车,村民们敲锣打鼓送来“为民修路暖人心”的锦旗。
教育扶贫方面,他建立“辍学预警机制”,对片区12名困境儿童实行“一对一”帮扶。贫困户刘小花的女儿因母亲重病面临辍学,李建国不仅协调民政部门落实临时救助,还联系县城企业资助学费,每周开车接送孩子上学。如今,小姑娘已顺利升入初中,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
医疗扶贫上,他推动建立“村卫生室+镇卫生院+县医院”三级转诊机制,协调医护人员每月驻村义诊,为45名慢性病患者办理“送药上门”服务。78岁的独居老人陈桂英患高血压多年,李建国坚持每月上门量血压、送药品,老人常说:“建国比我亲儿子还贴心。”
截至20X0年底,李建国协调资金680万元,完成安全饮水工程5处、危房改造37户、电网升级2处,片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医保参保率均达100%,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四、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源
“脱贫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李建国始终把精神扶贫放在重要位置。他在片区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月举办“脱贫故事会”,让脱贫户现身说法;组建“文艺宣传队”,用快板、小品等形式宣传扶贫政策;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贫困户王建军因车祸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