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一、针刺疗法
(一)针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针刺部位及穴位特点选择针具。一般来说,体质虚弱、病情较轻、针刺部位肌肉浅薄者,宜选用细针、短针;体质强壮、病情较重、针刺部位肌肉丰厚者,可选用粗针、长针。常用的毫针规格有0.25mm×25mm、0.30mm×40mm、0.35mm×50mm等。
(二)消毒
1.针具消毒: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在121℃下维持30分钟。也可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具,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2.医者手指消毒:医者在针刺前,应先用肥皂洗手,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手指,从手指尖到指根进行消毒。
3.针刺部位消毒:用75%酒精棉球在针刺部位由内向外旋转擦拭,消毒范围直径应在5cm以上。
(三)进针方法
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刺入穴位。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穴位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穴位。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进针,如印堂穴等。
4.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从左手拇、食二指之间将针刺入。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进针,如腹部穴位。
(四)行针手法
1.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2.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3.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
(五)留针与出针
1.留针:一般病症可留针15-30分钟,对于一些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病症,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留针期间可根据病情和患者反应,适当行针。
2.出针:出针时,先以左手拇、食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柄慢慢将针捻转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六)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2.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针刺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3.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6.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及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等,不宜针刺。
二、艾灸疗法
(一)材料选择
1.艾绒:以陈艾为佳,一般用3年陈艾。艾绒的质量以色泽金黄、质地柔软、无杂质、气味芳香者为好。
2.艾灸器具:常用的有艾条、艾灸盒、艾灸罐等。艾条分为纯艾条和药艾条,可根据病情和体质选择使用。
(二)施灸方法
1.直接灸
-瘢痕灸:先在穴位上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汁,然后将麦粒大的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当艾炷燃尽,除去灰烬,再换一壮施灸,一般每穴灸3-7壮。施灸后,局部皮肤会出现水疱,待水疱自行吸收,结痂脱落后留有瘢痕。适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穴位上涂以少量凡士林,将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当艾炷燃至2/5-1/2时,患者感到温热或微有灼痛时,即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穴灸3-7壮,以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疱为度。适用于虚寒性病症。
2.间接灸
-隔姜灸:将鲜生姜切成直径2-3cm、厚0.2-0.3cm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穴位上,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一般每穴灸5-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疱为度。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虚寒性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cm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置于应灸的穴位上,再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每穴灸3-7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疱为度。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适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初起的肿疡等病症。
-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患者稍感温热为度。具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理】河流与湖泊 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2.1《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一)求职和应聘》优秀获奖课件.pptx VIP
-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工智能协作学习评价与反馈体系构建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全套课件.pptx VIP
- 2022年船载危险货物申报员和集装箱检查员从业资格考核全国统考试题.pdf VIP
- 石油小知识.ppt VIP
- 托福词汇词以类记-张红岩(完整有目录).pdf VIP
- 中考英语篇完型填空练习(附答案).pdf VIP
- 水浒传-林冲(共47张课件).pptx VIP
- 乡村医生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