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8/NUMPAGES8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本课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1.唯物史观:理解科技、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时空观念:认识三国到隋唐时期文化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

3.史料实证:印证魏晋至隋唐儒学思想特点及地位的变化。

4.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认识“三教合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5.家国情怀:认识三国到隋唐时期文化的多元化与繁荣发展的特征

知识点一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过程

时期

概况

汉朝

儒学

独尊

汉武帝时期,儒学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魏晋南

北朝

时期

道教

传播

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和“尊道”

佛教

盛行

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儒学新

发展

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隋朝

“三教合

归儒”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三教互相吸纳渗透,并非‘三教’融为一体)”,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朝

儒学

复兴

①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②思想:唐中期韩愈(汲取佛教哲学的思辨成果来改造儒家学说)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唐朝

三教

并行

①统治者奉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②武则天时,佛教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对后世影响最大

2.反佛斗争

(1)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2)表现

①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丰富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对佛教进行抨击。

②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3)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拓展延伸

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

(1)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

(2)佛教和道教关注人的精神需求。

(3)儒学自身存在缺陷,不能适应社会现实需要。

(4)统治者借助宗教巩固自身统治。

思维点拨

“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

“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三教并行”,即主张尊道、礼佛、崇儒。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虽然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但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知识点二

文学艺术

文学

①从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文学、东晋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文学形式。

②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艺术

书法

①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③隋唐时期: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绘画

①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②隋唐: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有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包容,并使它本土化)

拓展延伸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盛唐时诗风开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

构图解史

书体演变及其特点

知识点三

科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1)数学:南朝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地理:西晋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2.隋唐时期

(1)建筑: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印刷术:唐朝已经有了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3)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4)天文:唐朝天文学家,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5)医学: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它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拓展延伸

《齐民要术》

“齐民”即有户籍的农民,“要术”即谋生的主要技术,其意思是平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