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存贷双高”.docx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存贷双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存贷双高”

【摘要】文章以2007—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存贷双高”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会诱发企业“存贷双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存贷双高”的影响主要受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的驱动;多个大股东、分析师跟踪可以显著弱化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存贷双高”的正向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恶化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加剧信息不对称是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企业“存贷双高”的作用机制。经济后果检验显示,“存贷双高”会降低企业下一期新增短期借款规模,损害企业绩效。研究结果可以为企业合理认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及科学引入机构投资者,有效防范“存贷双高”,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持股;“存贷双高”;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25)14-0096-0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风险。尽管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近年来以康美药业、康得新等为代表的多家“存贷双高”上市公司股债“双雷”现象暴发,对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形成了不小的挑战。“存贷双高”是指企业在持有大量货币资金的同时又借入大量有息负债[1]。这不仅与优序融资理论及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相违背,可能隐藏着财务造假、大股东挪用与资金占用等违法违规行为,而且会抑制企业创新,降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股价崩盘风险[2-4]。因此,明晰企业“存贷双高”的成因,对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与实务界相比,学术界对企业“存贷双高”问题的关注程度有待提高。纵观现有研究,已有文献主要从信贷制度和监管环境[5]、经济政策不确定性[6]等外部制度环境层面,银企博弈[1]、企业数字化转型[7]等企业活动层面来考察“存贷双高”的影响因素。此外,还有少数研究从公司治理层面找寻企业“存贷双高”的诱因。譬如,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谋取私利[5]、大股东利益侵占[8]、大股东“掏空”动机[9]等代理问题亦是驱动企业“存贷双高”的重要因素。然而,鲜有文献从机构投资者这一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视角对企业“存贷双高”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事实上,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是影响公司治理水平及代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大力引入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旨在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例如21世纪初证监会提出了“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战略构想,2002年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随着我国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展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及资本市场开放的不断深入,机构投资者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不断上升,并逐步成为上市公司中一项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关于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中的治理效应,已有研究并未形成一致结论。大量研究认为,机构投资者是一项积极、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缓解代理冲突,提升公司治理水平[10-11];也有研究认为,机构投资者具有投机性[12],是一项消极的公司治理机制,他们会为了谋取私利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会恶化代理冲突,降低公司治理水平。那么,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对企业“存贷双高”产生何种影响,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哪些?进一步地,企业“存贷双高”会产生何种经济后果?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以2007—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会诱发企业“存贷双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存贷双高”的正向影响主要是受到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的驱动,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并不会诱发企业“存贷双高”;多个大股东及分析师跟踪均可以弱化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存贷双高”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异质机构投资者会产生不同的治理效应,并且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会受到其他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主要通过恶化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及加剧信息不对称等作用机制诱发企业“存贷双高”。经济后果检验显示,“存贷双高”会降低企业下一期新增短期借款规模,损害企业绩效。

本文可能的贡献:(1)与已有研究不同,本文从机构投资者持股这一新的视角考察了企业“存贷双高”的影响因素,可为“存贷双高”这一现象成因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从而在理论层面丰富了企业“存贷双高”影响因素领域的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