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返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卷文言文详解:司马迁《鸿门宴》、戴名世、苏轼、方孝标《范增论》.docxVIP

2025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返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卷文言文详解:司马迁《鸿门宴》、戴名世、苏轼、方孝标《范增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题详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材料二:

??天下之治乱,势为之也。是故顺其势而趋之,则势在我,而天下惟吾之所奔走而莫吾难。而不然者,势且一失而不可复救。项籍势足以臣诸侯,而义帝势不足以臣项籍。项籍既臣于义帝,则其势不能以臣诸侯,于是而迁之,而弑之,此亦必至之势也,而已授天下诸侯以其辞矣。彼见项王可以背义帝,则己亦可以背项王。向之俯首畏伏者,一旦攘臂而与之抗,而项王固无以令于天下矣。彼范增者,项氏骨鲠之臣也。其劝羽杀沛公,羽不听,则羽之过也。其立义帝,则可谓不明于天下之大势者也。呜呼!苟非明者,乌能视势之所在而图之,以定天下之大计也哉?

(节选自戴名世《范增论》)

材料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节选自苏轼《论范增》)

材料四:

??或曰:增,功名士也,年七十,已老。见天下强莫如羽,羽又能下己,遂从之,而不暇有所审也。曰缪矣。太公蕴帝王之略,居渭滨,年八十而始为文王出。诸葛武侯躬耕南阳,密迩刘表。其时之强,孰过曹操?以常情论之,不远归操,必近依表,而武侯不然,若独拳拳于先主者。盖惟文王而后能用太公,惟先主而后能用武侯也。使其不遇文王、先主,则终其身不出,而不肯他有所从,可知也。向令增不从羽,能坚忍以待沛公,沛公听增,必过羽。功名所就,岂在向所称数公下哉?观其告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属必且为虏。”又曰:“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其审天下之势,岂不甚明?及天下既定,沛公数羽过,亦不及他,惟曰:“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然则增之用不用,则系刘、项之兴废者,沛公已知之,而无如羽之不知,何也?故吾怜增之材甚高,而不能审所从违,足惜也,故论之。

(节选自方孝标《范增论》)

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为增计者A力B能诛C羽D则诛之E不能F则去之G岂不毅H然大丈夫也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音shuò,屡次、多次,与成语“数见不鲜”的“数”读音、意义均相同。

B.臣,名词的使动用法,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欲辟土地,朝秦楚”的“朝”用法相同。

C.以为,古今异义,与《谏逐客书》中“窃以为过矣”的“以为”意义不同。

D.故,所以,与《鸿门宴》中“故遣将守关者”的“故”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名世认为,天下的治乱由“势”决定,而范增立义帝是不明白天下大势的表现。

B.苏轼认为范增劝谏项梁立义帝的举措是正确的,项羽弑杀义帝并不是范增的本意。

C.方孝标以姜太公、诸葛亮为例,认为范增洞悉了天下形势,并完全能够审时度势。

D.四则材料都提到了范增能看清刘邦是项羽的威胁,可见范增具备一定的审势能力。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苟非明者,乌能视势之所在而图之,以定天下之大计也哉?(4分)

(2)向令增不从羽,能坚忍以待沛公,沛公听增,必过羽。(4分)

14.苏轼、方孝标两人对范增“去留”的看法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其评价的角度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详解]

10.[答案]AEG

[详解]句子意为“替范增谋划,若有能力诛杀项羽就诛杀他,不能就离开他,难道不是刚毅的大丈夫吗?”首先,“岂……也哉”为固定搭配,故G处断开;其次,按照结构分析法,“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结构相同,故E处断开;最后“为增计者”引出整个计谋的内容,故A处断开。少断、错断均扣1分,多断扣3分。

11.[答案]D

[详解]“故遣将守关者”中的“故”解释为“特意”,与原文中的“故”意义不同。

12.[答案]C

[详解]方孝标认为范增“不能审所从违”,而非“完全能够审时度势”。

13.[答案](1)如果不是明智的人,怎么能够看清趋势所在的地方并且谋划它,来制定天下的重大谋略呢?

(2)先前如果范增不跟从项羽,能够坚忍地等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