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铁路工人廉洁警示教育反思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事:
今天,我站在这里,既是一次自我剖析的坦诚汇报,也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近期,段里组织的廉洁警示教育活动,特别是观看《铁规不容失守》系列警示片、参与“以案四说”专题讨论、学习集团公司近年来通报的12起铁路系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让我深受震动。那些曾经熟悉的“岗位”“场景”“身份”,那些从“小恩小惠”开始、最终滑向违纪深渊的轨迹,那些因一念之差毁掉家庭、耽误事业的结局,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在廉洁从业意识上的薄弱点;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对“微腐败”“习惯性违规”的麻痹思想。作为一名在铁路一线工作了15年的老职工——从货运员到货运值班员,再到现在的货运车间安全员,我太清楚铁路工作“点多线长、环节交叉、接触面广”的特点,也更明白“廉洁”二字对保障运输安全、维护铁路形象、守护职工家庭的分量。下面,我结合岗位实际,从“学案例、找差距、剖根源、明方向”四个方面,向组织和同志们汇报我的反思与感悟。
一、学案例,方知“雷区”之近——警惕“岗位风险”不是一句空话
在警示片中,有一个案例让我反复思考:某货运中心计划员张某,利用掌握运输计划审批的便利,以“协调车皮”为名,3年里收受货主微信转账17笔,累计9.8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张某的岗位我再熟悉不过——货运计划审批是货物运输的“第一道关口”,计划员每天要对接几十家货主,协调空车、安排去向,看似“权力不大”,但对货主来说,多一节车皮可能就是几十万的利润。张某的堕落轨迹,和我身边一些同事的日常状态有太多“相似点”:比如,有货主为了“拉近关系”,递包烟、请吃个便饭;比如,熟人托关系让“优先安排计划”,说“就这一次,不违规”;比如,觉得“收点小礼品不算啥”,反正“没装自己腰包”……
这些“小场景”,过去我总觉得“人之常情”,但现在再看张某的案例,才惊觉“温水煮青蛙”的可怕。货运岗位的廉洁风险,从来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藏在每一次票据核对里、每一份计划审批中、每一次货主沟通时。就拿我现在负责的货运安全检查来说,每天要检查货场装载加固、核对运单信息、抽查货物品类。如果对“关系户”的超载货物“睁只眼闭只眼”,对“熟人”虚报的货物品类“网开一面”,看似“帮了忙”,实则是在破坏运输安全底线;如果收了货主递来的“辛苦费”,就可能在检查时降低标准,最终导致超载货车上路、危险品混装等安全隐患,甚至引发行车事故。这不是“小事”,是拿国家财产、职工生命、铁路声誉当赌注!
还有一起案例是某工务段材料员李某,通过虚增配件采购数量、伪造验收单据,3年里套取材料款42万元。李某的岗位和我们货运的物资管理岗有共通之处——铁路物资管理涉及钢轨、配件、油润料等大量物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环环相扣。我所在的车间,每月要发放防溜铁鞋、货运篷布、加固绳索等物资,过去我总觉得“物资都是公家的,自己不拿就行”,但李某的案例让我意识到:“不拿”只是底线,“管严”才是责任。如果验收时不核对型号数量,发放时不登记签认,登记本随便填、系统数据随便改,就会给“虚增冒领”留下漏洞;如果觉得“都是老同事”,对领料数量异常的情况不追问、不核实,就是纵容“监守自盗”。这些漏洞,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更会腐蚀团队风气——当“钻空子”成了“潜规则”,谁还会把精力放在干好本职上?
二、找差距,方知“短板”之痛——思想松懈是最大的“廉政隐患”
反思自己的工作经历,我虽未触碰纪律红线,但对照案例和《铁路职工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仍存在不少“思想松懈点”,需要深刻检讨。
第一,对“微权力”的警惕性不足,存在“小错无妨”的侥幸心理。我在货运岗位15年,从一线操作到安全管理,接触的货主、同事越来越多,“熟人社会”的感觉越来越强。比如,有一次,长期合作的货主王老板到办公室送了两盒茶叶,说“就是感谢你们平时服务周到”。我当时想:“又不是现金,价值不高,退回去反而伤感情。”于是就收下了。现在回想,这盒茶叶背后,是货主“联络感情”的意图——如果下次他提出“稍微超重点,反正检查时通融下”,我会不会因为“拿了人家的”而放松标准?还有一次,车间老同事张哥找我帮忙,说他亲戚的物流公司有批钢材要发运,想“优先安排计划”。我考虑到张哥平时工作踏实,就帮他和计划员打了招呼。当时觉得“只是协调,没违规”,但现在看,这是典型的“利用职务影响谋便利”——计划审批有明确的优先级规则(重点物资、合同运量、紧急货物),如果因为“人情”打破规则,就是对其他货主的不公平,也是对制度的破坏。
第二,对“制度刚性”的执行力不够,存在“差不多就行”的敷衍心态。铁路工作讲究“标准化、规范化”,但在实际操作中,我有时会觉得“太较真”没必要。比如,货场篷布发放时,按规定要登记篷布编号、使用单位、回收时间,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