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丙型急性淤疸型的护理措施.docx

病毒性肝炎丙型急性淤疸型的护理措施.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毒性肝炎丙型急性淤疸型的护理措施

一、前言

病毒性肝炎丙型急性淤疸型(简称急性淤胆型丙肝)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发的特殊临床类型,以胆汁淤积为突出表现,常伴随深度黄疸、皮肤瘙痒、肝功能损害及消化功能障碍,若护理不当可能延长病程或诱发并发症。由于该型肝炎起病急、症状典型且患者身心负担重,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围绕“病毒性肝炎丙型急性淤疸型的护理措施”展开系统阐述,通过分章节解析疾病特点、评估要点及核心干预策略,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践参考。

二、疾病概述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HCV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急性淤疸型为其特殊亚型,多见于初次感染且免疫反应较强的患者。其病理机制主要为HCV侵犯肝细胞后,导致肝内毛细胆管损伤、胆汁排泄障碍,胆汁成分(如胆红素、胆汁酸)反流入血,引发高胆红素血症及胆汁酸淤积。临床表现以“三分离”为特征:即黄疸深(血清总胆红素常>171μmol/L)但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相对较轻,ALT升高幅度与黄疸程度不平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下降与黄疸程度不匹配。此外,患者常伴皮肤瘙痒(因胆汁酸沉积刺激神经末梢)、尿色深如浓茶、大便颜色变浅(甚至白陶土样)等典型表现。明确该型肝炎的病理与临床特征,是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基础。

三、护理评估

基于疾病特点,护理评估需从多维度系统开展,以全面掌握患者状态并指导后续干预。

首先是健康史评估,重点询问HCV暴露史(如输血、静脉注射、不洁医疗操作史)、起病时间(通常急性起病,病程<6个月)、既往肝炎史及治疗情况(是否使用过抗病毒药物),同时了解患者近期用药史(避免肝毒性药物叠加损伤)。

其次是身体状况评估,需关注:①黄疸进展:观察皮肤、巩膜黄染程度(可通过经皮胆红素监测仪动态测量),记录尿、便颜色变化;②皮肤完整性:检查有无因瘙痒导致的抓痕、破溃;③消化系统症状:食欲、恶心呕吐频率、腹胀程度;④全身症状:有无乏力、发热、肝区隐痛等。

再者是辅助检查结果分析,重点关注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ALT、AST、GGT、ALP)、HCV-RNA定量(评估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凝血功能(PTA、INR)及腹部超声(排除肝外胆道梗阻)。

最后是心理社会评估,由于黄疸外观改变、瘙痒不适及对预后的担忧,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需通过访谈了解其心理状态;同时评估家庭支持系统(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照护能力)及社会资源(是否有医保覆盖、就医便利性)。

四、护理诊断

通过系统评估,急性淤疸型丙肝患者常见护理诊断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胆汁酸淤积引起的皮肤瘙痒、搔抓行为有关:患者因胆汁酸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常出现持续性瘙痒,夜间尤甚,易因抓挠导致皮肤破损、感染。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胆汁淤积导致的消化吸收障碍、食欲减退有关:胆汁排泄减少影响脂肪消化,患者常伴厌油、纳差,长期可导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3.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损害、代谢紊乱及乏力症状有关:肝细胞损伤导致糖、蛋白质代谢异常,患者普遍存在乏力,活动后症状加重。

4.焦虑与疾病进程不确定、外观改变及担心传染性有关:黄疸导致的皮肤、巩膜黄染可能影响患者社交信心,对疾病传染性的担忧(如传染给家人)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5.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感染、出血与肝功能受损、免疫功能下降及凝血障碍有关:严重胆汁淤积可能诱发肝细胞进一步坏死,导致血氨代谢异常(肝性脑病风险);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呼吸道、胆道感染;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如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

五、护理目标

针对上述护理诊断,制定短期与长期结合的护理目标:

短期目标(1-2周):皮肤瘙痒缓解,无新发皮肤破损;每日摄入能量达基础代谢需求的80%以上;患者能描述焦虑来源并掌握1-2种缓解方法;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长期目标(4-8周):皮肤完整性恢复,黄疸指数(TBil)较基线下降50%以上;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升至正常范围;活动耐力提高(可完成日常自理活动);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能配合抗病毒及保肝治疗。

六、核心护理措施

核心护理措施需围绕黄疸管理、肝功能保护、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及并发症预防展开,各环节需动态调整以匹配患者状态。

(一)黄疸与胆汁淤积管理

1.皮肤瘙痒护理:指导患者用温水(32-36℃)清洁皮肤,避免热水烫洗或使用刺激性肥皂(以免加重干燥瘙痒);修剪指甲并戴棉质手套,防止夜间无意识抓挠;瘙痒剧烈时,可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熊去氧胆酸(UDCA)降低胆汁酸浓度。

2.药物干预与光疗辅助

文档评论(0)

办公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提供办公文档、医学文档,医学课件等文档写作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