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荐).docxVIP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荐)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CD-10:P22.0),无严重并发症,出生体重≥1500g的新生儿。

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9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病史:早产儿多见,尤其是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糖尿病母亲所生新生儿、剖宫产儿、围生期窒息等高危因素也增加发病风险。

临床表现:出生后不久(一般在6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鼻扇及吸气性三凹征等典型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甚至呼吸衰竭。

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手段。早期两肺野普遍透亮度减低,内有均匀分布的细小颗粒和网状阴影;以后出现支气管充气征;严重时整个肺野呈“白肺”。

血气分析:表现为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及代谢性酸中毒。pH值下降,动脉血氧分压(PaO?)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升高,剩余碱(BE)负值增大。

肺成熟度评估:羊水或气管吸引物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2,磷脂酰甘油(PG)阴性等提示肺不成熟。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

保温:将患儿置于适中温度的暖箱或辐射保暖台上,维持体温在36.5℃-37.5℃,减少氧耗。

监测: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等;定期监测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等指标。

液体和营养支持:生后第1天液体量为60-80ml/(kg·d),以后根据患儿情况逐渐增加至120-150ml/(kg·d)。病情允许时尽早开始肠内营养,不能耐受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呼吸支持治疗

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适用于轻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在90%-95%。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方法。当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不能维持氧合时,应尽早使用CPAP,压力一般为4-6cmH?O。

机械通气:当CPAP治疗效果不佳,出现严重呼吸衰竭,如PaCO?>60mmHg、pH<7.2或频繁呼吸暂停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机械通气。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如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控制通气(PCV)等。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

使用指征: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有高危因素且出现呼吸窘迫表现者,应尽早使用PS。

使用方法:将PS制剂经气管插管缓慢注入肺内,然后用复苏囊加压通气1-2分钟,使PS在肺内均匀分布。根据病情可重复给药1-3次,每次间隔6-12小时。

标准住院日

一般为7-14天,具体住院时间根据患儿病情恢复情况而定。

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CD-10:P22.0)诊断标准。

出生体重≥1500g,无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等并发症。

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了解有无感染及炎症反应。

血气分析:动态监测患儿氧合、通气及酸碱平衡情况。

血生化全套: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评估患儿内环境及代谢状态。

凝血功能:了解患儿凝血状态,预防出血并发症。

胸部X线片:入院时及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观察肺部病变的动态变化。

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痰培养、血培养:怀疑有感染时进行,以明确病原菌,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心电图、心脏超声:评估心脏功能及有无先天性心脏病。

头颅B超或CT:有窒息史或神经系统症状者,排查颅内病变。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肺表面活性物质:常用的PS制剂有猪肺磷脂注射液、牛肺表面活性剂等。剂量一般为100-200mg/kg,根据病情可重复给药。

抗生素:当有感染迹象时,根据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一般可先经验性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其他药物:根据患儿情况可使用利尿剂减轻肺水肿,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支气管痉挛等。

出院标准

患儿呼吸平稳,无呼吸困难、呻吟等表现,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范围。

能够耐受足量肠内营养,体重有增加趋势。

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病变明显好转。

生命体征稳定,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变异及原因分析

病情加重: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病情加重,如合并肺部感染、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延长住院时间。

治疗效果不佳:少数患儿对PS替代治疗及呼吸支持治疗反应不佳,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高频振荡通气等。

合并其他疾病:住院期间发现患

文档评论(0)

小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