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完整流程.docxVIP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完整流程.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完整流程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在麻醉与肌肉松弛状态下,通过适量电流刺激大脑引发皮质广泛性放电,以治疗严重精神疾病的物理手段,其流程需严格遵循“评估-准备-操作-恢复”的闭环管理,确保治疗安全与效果。以下结合临床规范,详细拆解全流程关键环节:

一、治疗前阶段:评估与准备(治疗前1天-治疗当日术前30分钟)

1.患者评估(治疗前1天完成)

病史与躯体评估:

①收集患者既往史(精神疾病史、心脑血管疾病史、癫痫史、药物过敏史),排查治疗禁忌证(如近期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骨质疏松等);

②完善体格检查,重点关注心肺功能(听诊呼吸音、心率节律)、口腔状况(有无松动牙齿、假牙),必要时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辅助检查,确保身体状况耐受麻醉与电流刺激。

精神状态评估:

①采用标准化量表(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躁狂量表)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如抑郁患者的自杀风险、躁狂患者的兴奋躁动程度;

②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如记忆力、定向力),作为治疗后认知恢复的基线参考。

2.健康教育与知情同意(治疗前1天)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

①治疗原理(麻醉+肌肉松弛剂下,电流调节神经递质改善症状)、流程(约30-60分钟/次,通常6-12次为1疗程);

②常见不良反应(短暂头痛、近事记忆减退,多在1-2周恢复),明确告知“无严重后遗症风险”,消除恐惧;

③签署《MECT治疗知情同意书》,确保家属与患者(意识清晰者)充分理解并自愿参与。

3.术前准备(治疗当日术前8小时-30分钟)

饮食管理:

①术前8小时禁食(如当日8点治疗,前一日22点后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防止麻醉时反流误吸;

②特殊人群调整:胃肠功能紊乱者延长禁食至10小时,糖尿病患者术前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

患者准备:

①个人卫生:术前1天清洗头发(去除油脂,保证电极导电),治疗当日穿宽松无扣衣物,去除首饰、眼镜、隐形眼镜、假牙,卸妆(尤其是指甲油,便于术中监测血氧饱和度);

②排空大小便,减少术中不适与术后护理干扰。

药物调整与给药:

①术前8小时停用抗癫痫药、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避免影响麻醉效果;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减量至常规剂量的1/2-2/3,防止药物蓄积;

②术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抑制迷走神经兴奋,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预防心率骤降);若首次治疗后呼吸恢复慢,后续治疗前加用洛贝林3mg(兴奋呼吸中枢)。

生命体征与体重测量:

术前30分钟测量体温(正常≤37.5℃)、脉搏(50-120次/分)、呼吸(12-20次/分)、血压(90/50-150/100mmHg),异常者暂停治疗;测量体重,精准计算麻醉药(如丙泊酚)与肌肉松弛剂(如氯化琥珀胆碱)剂量(按体重kg计算)。

二、治疗中阶段:操作与监测(治疗当日,约15-30分钟)

1.环境与设备准备(术前10分钟)

治疗室消毒(空气净化、物表消毒),温度维持22-25℃,备好急救设备(除颤仪、呼吸机、吸引器)与药品(肾上腺素、升压药、抗惊厥药);

检查MECT治疗仪器(电极、电流输出模块)、麻醉机、监护仪(心电、血氧、血压监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体位安置与麻醉诱导(约5-10分钟)

协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肩胛间垫沙枕(胸椎中段位置),使脊柱前突,避免颈部过度伸展;

建立静脉通路(通常选择手背或前臂静脉),麻醉师按剂量缓慢推注:

①麻醉药:丙泊酚1.5-2.5mg/kg(患者睫毛反射迟钝、呼唤无反应为麻醉达标);

②肌肉松弛剂:氯化琥珀胆碱1-1.5mg/kg,注射后1分钟可见面部、四肢肌束抽动,3分钟后全身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此时自主呼吸暂停,需人工通气)。

3.电极放置与电流刺激(约1-2分钟)

电极准备:在患者头顶部(距前发际2cm)、耳后颞部(距耳垂1cm)涂抹导电冻胶,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贴合,测量电阻(100-300Ω为正常,电阻过高需重新涂抹冻胶);

电流刺激: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设定参数(初始剂量80-120mC,后续按疗效调整),通电后观察:

①临床反应:面肌、口角、手指轻微抽动(或仅皮肤鸡皮疙瘩),提示有效放电;

②脑电图监测:出现25-50Hz的棘慢波,持续20-60秒,确认“有效发作”,避免无效刺激或过度刺激。

4.术中监测与生命支持(全程)

护理人员职责:

①保护患者:放置缠纱布的牙垫于上下臼齿间,防止咬伤舌头;双手托住下颌,助手固定肩、肘、髋、膝关节,避免关节脱位;

②监测指标:实时观察心电(有无心律失常)、血

文档评论(0)

智慧的由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文件及课件编写十几年,对培训管理和PPT课件有丰富的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