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钛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
(预审稿)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钛含量的测定》起草小组
2025年07月
PAGE
PAGE2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钛含量的测定》
(预审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xx,计划修订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1部分钛含量的测定》(项目计划号:xx)。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为第一起草单位,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山东中金岭南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攀钢集团沈阳钛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更名)、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有色金属工业技术监测中心有限公司、厦门双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合通用(青岛)测试评价有限公司、聊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家单位参与起草。计划完成期限:2025年12月。
(二)立项目的和意义
GB/T5121.21-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1部分:钛含量的测定》发布实施于2008年,本标准规定了铜及铜合金中钛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标准方法为过氧化氢分光光度法,检测范围是0.050%~0.30%,适用于铜及铜合金中低含量钛元素的测定。随着铜及铜合金材料的发展,本方法标准在使用范围上已无法满足新材料的检测。
当前,钛铜作为一种新型的弹性材料面向市场,该材料冷热加工性能良好,可用于制造高强度、高弹性、高耐磨的弹性元件、电器开关、继电器弹性元件、膜盒、膜片、齿轮、轴承、轴瓦、轴套等。经过对照GB/T5231-2022《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中铜合金材料化学成分,其中规定的C19900、C19910等钛青铜以及铝黄铜T69244、铬青铜T55600中钛元素含量可达2.00%~3.50%;国外ASTM标准中规定C19950钛元素为3.50%~4.50%。以上材料中钛含量均超过本标准的检测上限0.30%,当前的检测方法无法满足该材料的检测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本次拟修订扩展方法检测范围,将钛元素检测上限由0.30%上延至5.00%,以满足铜及铜合金中含量>0.30%~5.00%钛元素的检测需求。
综上所述,对本标准进行修订,可以使本标准技术内容更加完善,增强其实用性和适用范围,发挥标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作用,提高我国检测标准水平,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推动我国铜及铜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和贸易等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
1.本标准起草单位及其分工
标准制定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推进计划。具体分工为: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总负责,负责试验方案确定、市场和铜加工行业信息收集、样品提供、资料汇总分析及执笔。山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山东中金岭南铜业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一验证单位,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攀钢集团沈阳钛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有色金属工业技术监测中心有限公司、厦门双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合通用(青岛)测试评价有限公司、聊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二验证单位。各单位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
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铜加工企业,拥有铜及铜合金高精度电子带、大管大棒、弥散强化无氧铜、宽厚板等多条生产线,产品涉及铜及铜合金板、带、箔、管、棒、型材,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通讯、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轨道交通、国防、J工、核电等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电力装备等新兴领域,为神州系列飞船、大推力火箭、区域电子对抗、舰艇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提供了关键材料保障。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重金属加工材质检站、河南省铜镁材料和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中铝集团高性能铜板带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有色行业铜及铜合金材料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从德国、美国、法国、日本、英国、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