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代诗歌之赏析表现手法
课程标准
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一、真题引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唐多令
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③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④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南宋爱国词人,与辛弃疾多有交往唱和。②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鹄山上,又称南楼。③黄鹤矶:在武昌城西,上有黄鹤楼。④浑是:全是。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楼外之景。一泓寒水,满目荒芦,“满”、“寒”把萧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画面。
B.本词运用对比手法,将眼前凄冷的景象与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进行对比。
C.“未稳”可见行色匆匆,“又”字更给人以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的叹喟。
D.“浑是新愁”,含义丰富:本有旧愁;添了新愁;愁到了“浑是”的程度,极言分量之重。
(2)此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联系全词作简要分析。
【解答】
(1)B项,此词有对比手法,但眼前景象与回忆、怀念不构成对比,而是虚实结合。
(2)注意结合词中的词语“故人”“旧江山”“新愁”“少年游”分析“怀人、叹老、悲秋”“忧国伤时,怀才不遇”的情感。
【答案】
(1)B
(2)怀人、叹老、悲秋。忧国伤时,怀才不遇。
【译文】
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
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
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
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
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
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
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赏析】
这是一首名作,后人誉为“小令中之工品。”
工在哪里?此写秋日重登二十年前旧游地武昌南楼,所见所思,缠绵凄怆。在表层山水风光乐酒留连的安适下面,可以感到作者心情沉重的失落,令人酸辛。畅达流利而熟练的文辞描写,和谐工整而圆滑的韵律,都好似在这酒酣耳热纵情声色的场面中不得不挂在脸上的笑容,──有些板滞不太自然的笑容。这淡淡而深深的哀愁,如满汀洲的芦叶,如带浅流的寒沙,不可胜数莫可排遣。面对大江东去黄鹄断矶竟无豪情可抒!表中郎谓,“大抵物真则贵,真则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
读此《唐多令》应该补充一句:“真则我面不能同我面”,初读谁相信这是大声镗鞳的豪放词人刘过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唐多令》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地写出又一个具有个性独创性的刘改之,此小令之“工”,首在这新境界的创造上。
二、表现手法
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赋比兴、象征、抑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等。
但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而以下所讲的表现手法则是狭义的,是除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外的常用的诗歌表达技巧。
(一)熟知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概念
说 明
作 用
示 例
赏 析
对比
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荣,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深切,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比兴
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既以关雎鸟鸣叫求偶来比喻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追求,又能自然引出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衬托
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考向3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信息筛选与整合-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
- 考向3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信息筛选与整合-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
- 考向32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与推断-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
- 考向40 类文本阅读之探究文章内容-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
- 考向43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人物形象-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
- 考向44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物象-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
- 考向52 写作之结构严谨-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
- 考向53 写作之富有文采-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
-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之山水田园诗鉴赏.doc
- 高考诗歌鉴赏题“五看一解”法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