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狂犬病的基本知識
概念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傳染病,是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為乙類傳染病。
概念人感染狂犬病最常見的方式是通過感染狂犬病毒的犬、貓、野生食肉動物以及食蟲和吸血蝙蝠的咬傷、撓抓、舔舐皮膚或粘膜破損處而感染。狂犬病毒主要通過破損的皮膚或粘膜侵入人體,經神經末梢上行進入中樞神經系統,臨床表現主要為急性、進行性、幾乎不可逆轉的腦脊髓炎,因其有恐水的臨床特徵,又稱恐水症,一旦發病100%死亡。野生動物是狂犬病毒的主要儲存宿主,犬、貓和家畜既是儲存宿主又是人狂犬病的主要傳染來源。
狂犬病的病原病原的發現經過與生物分類學位置病原結構與病原基因組結構致病決定因素或致病決定基因致病機理與致病過程
病原的發現經過與
生物分類學位置(1)古稱“瘋狗病”18世紀,狂犬病曾一度在歐洲流行猖獗。1881年法國巴斯德認為本病的病原體是極小的生物,他將從自然界病獸中直接分離的病毒命名為街毒。為了製造疫苗,他把街毒稀釋後在兔、猴等動物身上進行研究,在兔腦內傳代,把感染的兔腦脊髓乾燥,以氫氧化鉀處理減毒,把這樣改變了的病毒稱作固定毒
病原的發現經過與
生物分類學位置(2)1885年首次給一個被狂犬咬成重傷的兒童治療,使這個兒童痊癒康復1888年由Roux首次分離出狂犬病毒。1903年,Negri在狂犬病人屍體的腦部發現了包涵體,並在實驗接種的動物中也觀察到在神經細胞胞漿內的包涵體
病原的發現經過與
生物分類學位置(3)發現狂犬病毒的歷史已有100多年,但其結構和形態一直到本世紀60年代才被弄清1962年狂犬病毒首次在電鏡下被發現在雞胚組織、神經組織中增殖成功了狂犬病毒
病原結構狂犬病毒屬於彈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分兩個屬:本科病毒中能感染人類、構成對人類威脅的只有狂犬病毒,狂犬病毒是狂犬病毒屬的典型種。-水泡性口炎病毒屬(Vesiculovirus)-狂犬病毒屬(Lyssavirus)
狂犬病毒街毒:從感染動物或病人中發現的狂犬病毒稱野毒或街毒(streetvirus)固定毒:街毒經過系列傳代適應特定宿主後稱固定毒(fixedvirus)
病原結構與病原
基因組結構病原結構狂犬病毒外形似一顆子彈,長約180nm,直徑75nm,一端為半球形,另一端扁平病原基因組結構狂犬病毒基因組是不分節段的單股負鏈RNA
致病决定因素
或致病决定基因
狂犬病毒具有嚴格的嗜神經特性,動物實驗顯示,不同動物對狂犬病毒的易感性與動物機體的乙醯膽鹼受體含量呈正相關。狂犬病毒在組織培養的細胞上增殖,一般都需要一段適應階段,經過細胞連續傳代,除了發生對細胞適應性的改變,提高病毒增生滴度,還經常伴有其他一些生物學特性的改變,如病毒毒力的減弱、病毒表面糖蛋白發生改變等等。自然界中,不同地域、不同生物種系中狂犬病毒的致病性不完全相同,病毒接種動物後引起的症狀表現也不一樣。已經有實驗證明,人工合成的與狂犬病毒基因組負鏈RNA互補的反義寡核苷酸在細胞培養中有很強的抑制病毒感染的作用
致病機理與致病過程1804年Zinke首次用實驗證明狂犬病可由唾液傳播,他將染色後的狂犬唾液接種到健康犬的前腿手術切口中而傳播。巴斯德將感染動物中的中樞神經系統組織與腦脊液注射到動物身上成功地誘導了實驗性狂犬病。Roux等從兔、豚鼠和犬的實驗中發現了狂犬病的致病機理,描述了接種在周圍神經的病毒可以誘發狂犬病。如果在周圍神經接種狂犬病毒後,將坐骨神經切斷或燒灼,病毒就不能擴散到機體的其他組織和唾液腺了。病毒從注射部位沿著周圍神經進入中樞神經這一事實,已由許多學者予以有說服力的證明。
狂犬病毒在體內移行病毒從咬傷部位侵入從周圍神經侵入中樞神經從中樞神經向各器官擴散
病毒從咬傷部位侵入先在傷口附近的橫紋肌細胞內小量增值,病毒在組織中存在的時期較短,可1~2周或更長。通過對實驗性狂犬病毒感染的鼠後腳肌肉接種一定量狂犬病毒,發現病毒抗原在橫紋肌中沉積,而其他組織未受到影響,對病毒擴散也未起任何作用。連續收集接種部位組織的電鏡檢查發現,病毒滲入周圍細胞間隙,證實了這些肌纖維中發生增殖性感染。在感染野毒株的臭鼬和犬中也觀察到這種肌肉內感染的徵象。這些研究說明了狂犬病毒在入侵周圍神經與中樞神經之前,能感染肌肉細胞並在其中增殖。從橫紋肌細胞再侵入鄰近的末梢神經
從周圍神經侵入中樞神經動物實驗中,病毒在周圍神經的軸索漿以每小時3mm的速度向中樞神經作向心性擴散,至脊髓前的脊根神經再大量繁殖,之後再侵入脊髓並很快波及中樞神經。在中樞神經主要侵入部位有腦幹、小腦等部位的神經元,一般不侵入血流。抵達大腦的狂犬病毒必須進入神經細胞內複製,這一過程在大腦的各個部分是同時進行的,包括與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