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鉴赏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VIP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鉴赏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3-24七年级下·河南郑州·期末)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甲、乙两首诗都写到了“花”,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甲诗中落花凋谢,但消融在泥土中可以更好地保护盛开的鲜花,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仍然关心国家命运,诗人以落花自比,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乙诗中暮春时节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营造出飘零之感,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隐含作者对友人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担忧和不舍。

【导语】

甲诗借“落红护花”自喻,将离愁化为报国热忱,尽显沉郁顿挫的家国情怀;乙诗以“杨花落尽”起兴,借明月寄愁,把对友人的牵挂融入凄迷春景,两诗皆以意象传情,于花开花落间见诗人风骨与深情。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及情感理解。

结合甲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知,意思是:花虽然败落了,化作春泥了,还要为后来的花提供养料。诗人写落花凋谢后化作春泥培育新花。由此可知,诗人以落花自喻,虽脱离官场,仍愿像春泥护花般关心国家命运,表达至死牵挂国家的热情。

结合乙诗“杨花落尽子规啼”可知,意思是: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此句点明暮春时节杨花飘飞、子规哀啼之景。由此可知,杨花飘忽不定的特点暗喻友人前途未卜,营造飘零之感,隐含对友人远走他乡的担忧与不舍。

(24-25七年级下·云南昆明·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甲】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树知春不久归”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草木有“知”。

B.诗的前两句写草木珍惜最后的春光,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美丽画面。

C.诗中写杨花、榆荚没有才思,和漫天飞雪一起,尽情飞舞。

D.本诗表达了时光易逝的哲理,告诫我们应珍惜时间,勤奋努力。

3.甲乙两诗中都有“杨花”这一意象,且都有飘落之姿,但蕴含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2.C

3.甲诗中的杨花飘落如雪,尽情飞舞,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珍惜之情,告诫人们应该珍惜光阴与眼前的时机;乙诗中的杨花落尽是暮春景色,情景交融,“杨花”暗喻征人前途未卜,表达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关心和牵挂之情。

【导语】

韩愈《晚春》以拟人手法写草木争艳,杨花榆荚的“无才思”反衬春意酣畅,暗含对生命活力的赞美;李白诗借“杨花落尽”渲染离愁,以明月寄情,抒写对友人的深切牵挂。两诗意象相似而情感各异,一昂扬一沉郁,各具匠心。

【解析】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甲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中,“无才思”是诗人以拟人化的调侃口吻,赋予杨花榆荚人的情态,实则是衬托它们在晚春时节不甘落后、尽情舒展的生机,与前两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相呼应,共同构成晚春万物争辉的热闹图景;“漫天作雪飞”是比喻手法,将杨花、榆荚纷飞的姿态比作漫天飞雪,并非杨花、榆荚“和漫天飞雪一起”飞舞;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甲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杨花像雪花般漫天飞舞的景象。同时,运用拟人修辞,这里的“杨花”被赋予了人的情态,“无才思”是诗人幽默的调侃,实则展现出它们在春将逝去时,依然尽情舒展、不甘示弱的生机。诗人借杨花飞舞的姿态,呼应“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中草木争春的热闹,表达了对晚春景致的喜爱,以及对春光短暂的珍惜,暗含着要把握时光的意味。

乙诗以“杨花落尽子规啼”开篇,此时杨花已飘落殆尽,点明是暮春时节。“杨花落尽”的萧瑟景象,与子规鸟“不如归去”的啼叫声相呼应,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这句诗既写了眼前实景,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杨花”的飘零无依,暗合友人王昌龄被贬远行的漂泊处境。诗人借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友人前途未卜的担忧,以及深切的同情与牵挂。

(24-25七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龙标①野宴

王昌龄

沅溪②夏晚足③凉风,春酒④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⑤,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①龙标:古地名,在今湖南洪江西。②沅溪:沅江,湖南境内的大河之一。③足:散步④春酒:特指春天酿造的酒。这里泛指酒。⑤远谪:贬官到离京城很远的地方。

4.以下关于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