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开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版)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virus,CHIKV)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以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痛、皮疹为特征,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慢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活动。为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降低疫情发生风险,减少疾病传播,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防控实践经验,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
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60-70nm。该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56℃加热30分钟可完全灭活,75%乙醇、含氯消毒剂(有效氯500mg/L)、过氧乙酸(0.5%)等常用消毒剂可有效杀灭病毒;对紫外线敏感,照射30分钟即可失活。目前CHIKV主要分为3个基因型:非洲森林型(包括东中非型和西非洲型)、亚洲型和印度洋型(由东中非型演化而来),不同基因型的传播能力和致病力存在差异,其中印度洋型因E1蛋白A226V突变增强了对白纹伊蚊的感染能力,导致其传播范围更广。
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偏好室内或住房周边小型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成蚊多栖息于室内阴暗角落,活动高峰为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白纹伊蚊多孳生于室外自然或人工小型积水(如竹筒、树洞、废弃瓶罐),成蚊栖息于室外植被或阴凉处,活动高峰为上午9-11时和下午3-5时。两种伊蚊的活动受温度影响显著,当气温持续高于20℃时,蚊媒密度开始上升;25-30℃为最适繁殖温度,此时蚊媒生命周期缩短、吸血频率增加,传播风险显著升高。
人类对CHIKV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不同基因型间可能存在部分交叉免疫。病例主要为急性期患者(发病后3-7天内血液病毒载量最高),是重要的传染源;部分灵长类动物(如非洲绿猴)可作为自然宿主,但在亚洲流行区主要以“人-蚊-人”循环为主。
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一)病例监测
1.常规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县级及以上医院)的发热门诊、感染科、皮肤科等科室需建立基孔肯雅热病例登记制度,对符合以下特征的患者进行重点关注:①急性起病(病程≤14天);②发热(体温≥38℃);③关节痛(≥2个关节,伴红肿或活动受限);④皮疹(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和四肢)。对疑似病例需详细记录流行病学史(近14天内是否去过疫区、有无蚊虫叮咬史),并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名称为“基孔肯雅热”(编码B06.8)。
2.强化监测:在疫源地周边、输入风险较高地区(如口岸城市、国际旅行团集中地)及蚊媒密度高峰季节(5-10月),开展主动监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每周对辖区内发热病例进行筛查,县级疾控中心每月抽取2-3家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报告质量核查,重点检查漏报、迟报情况。
(二)媒介监测
1.监测指标与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BretauIndex,BI,阳性容器数/检查户数×100)、诱蚊诱卵指数(MosquitoOvipositionIndex,MOI,阳性诱蚊诱卵器数/总诱蚊诱卵器数×100)和房屋指数(HouseIndex,HI,有蚊虫孳生的房屋数/检查房屋数×100)作为评估指标。监测范围覆盖居民区、学校、工地、公园等重点场所,每类场所至少选择50户/处进行检查。
2.监测频率:非流行期(无本地病例报告)每月监测1次;流行期(出现本地病例)每周监测2次,疫点周边500米范围内每日监测1次。当BI≥5或MOI≥10时,提示存在较高传播风险,需立即启动应急防制措施;BI≥20时,提示可能发生社区暴发。
(三)输入风险监测
1.入境人员监测:海关部门对来自基孔肯雅热疫区(世界卫生组织或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的风险提示地区)的入境人员,需通过健康申报卡、体温监测(红外测温或额温枪)、症状询问(有无发热、关节痛)进行筛查。对有可疑症状者,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排查,采集血样送实验室检测,并做好信息通报(2小时内反馈至目的地疾控中心)。
2.交通工具与货物监测:对来自疫区的航空器、船舶、列车等交通工具,海关部门需在入境时进行蚊媒检查,重点查看客舱、货舱、行李舱等隐蔽部位,发现蚊虫立即采样鉴定(确认为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时)并实施灭蚊处理(使用0.5%氯氰菊酯热烟雾剂密闭熏杀30分钟)。进口货物(如废旧轮胎、花卉苗木)的货主或代理人需向海关申报,海关按10%比例抽查货物包装及随附容器,发现积水立即清除并消毒。
三、传染源管理
(一)病例发现与报告
基层医务人员需强化对基孔肯雅热的识别能力,对发热伴关节痛患者,需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若近14天有疫区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美剧剧本怪诞小镇台词本中英文对照精排版第一季第一集.pdf VIP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pdf VIP
- 基金会筹备工作方案.pdf VIP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散文构思题及答案汇编.pdf VIP
- 2023年初中美术课题研究方案.docx VIP
- GB/T 14571.4-2022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 第4部分:紫外透光率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4571.3-2022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 第3部分:醛含量的测定.pdf
- 出入院制度流程.pptx VIP
- 国家标准 GBT 3049-2006 工业用化工产品 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pdf
- FIDIC银皮书(中英文对照),.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