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自然过程的城市滨河地带规划策略--以共青城市民公园详细规划为例.pdf

顺应自然过程的城市滨河地带规划策略--以共青城市民公园详细规划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anagemengtWorld【管理世界】

5下 2014年 第15期(总第461期)

顺应自然过程的城市滨河地带规划策略

——以共青城市民公园详细规划为例

朱海和

(深圳市城邦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城市滨河地带一方面是公共活动高度密集地区,另一方面也是河岸自然生态敏感地带。本文结合设计

案例,提出了“顺应河道自然过程、合理安排多元功能、引导塑造乡土景观”的整体策略,希望对营造生态与人文

共享的城市滨河地区有所助益。

关键词:城市滨河地带;河道自然过程;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5-0089-02

一、城市滨河地带:自然与城市“空间争地”的这并不表明人类就该限制建设,而是应该通过设计来减少或

矛盾焦点避免负面影响,保持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让环境充满生机

与活力。这种人类与自然相互动态平衡的命题贯穿于生态设

本文所述“城市滨河地带从河道自然过程而言,雨洪蓄涵计思潮,从西蒙·范·迪·瑞恩(SimVanderRyn)和斯图

和生物滋养,需要河道空间在平面上自然弯曲,具有凹岸和凸亚特·考恩(SmartCown)(1996)等人的观点来看,城市

岸、浅滩和沙洲等多样地貌特征,在剖面上包括漫滩与阶地,开发应极力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

这需要较为宽广的河岸空间;另一方面,滨河地带以其优越的达到最小。这种协调意味着规划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

亲水性满足着现代人的生活、娱乐、休闲等需要,是城市开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

中的重要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城市滨河地带开发基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入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从

本上都是以硬化河岸为手段,以压缩河岸空间,争取更多开发这样的观点出发,总结出城市滨河地带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用地为目的,这样的开发模式固然争取了更多的建设用地和容有以下几点。

积率,但由于对河道裁弯取直、封闭硬化岸线,导致河道蓄纳1.保护地区水系网络的整体性与连续性

洪水功能减弱,生物涵养功能缺失,增大了雨洪管理与生物多江河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力综合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构成

样性丧失的风险,其对自然生态破坏的后果近年来已逐渐显现。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到景观面

因此,探讨一种城市开发与自然生态平衡、人类活动与生物栖貌的整体。因此,在进行滨水地区规划建设时,应从整个流域

息共享的滨河地带开发模式具有巨大现实意义。或者区域水系网络出发,审视项目地区在整体自然生态格局中

的作用,让滨河地带与整个区域的生态建设连成一体。

二、整体规划思路:自然维护为先、城市开发在后2.保持河流廊道形态特征

自然河流断面洪水期有滞洪的作用,洪水退后又可成

人类在地球表面进行任何的改造都会对其造成影响,但为景观带,而且能为水生动物和微生物提供很好的生存场

文档评论(0)

liushuhua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5412412100003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