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临床脑梗死区分内、外分水岭要点
分水岭脑梗死(watershedinfarction,WI),又称边缘带梗死,是指发生在脑的两条主要动脉分布区交界处的脑梗死,多发生于脑的较大动脉供血交界区。
无论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还是临床特征上来讲,它都不同于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主要位于大的皮质动脉供血区之间、基底核区小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脑组织,故而也称之为边缘带脑梗死。
一般认为分水岭脑梗死多由于血流动力学障碍(如体循环低血压和低血容量)所致,目前认为微栓子进入脑皮质血管分布区,脑组织缺血,也可引起本病。
图1-分水岭脑梗死血管供血区分布
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有争议)
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以下因素可能与分水岭脑梗死有关:
如发作性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微栓塞、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尤其是发作性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和血管微栓塞更为重要,可能是主要致病因素。
其他病因如血脂增高(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容易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血黏度增加,导致脑梗死形成、糖尿病,不仅引起微血管病变,也可以引起大血管病变,这些改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微循环障碍,脂蛋白代谢异常,免疫异常和平滑肌受损,从而促发缺血性脑血管病。
1、体循环低血压:脑分水岭区距心脏最远,最易受体循环血压或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双侧分水岭脑梗死。
2、颈部/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国内研究表明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是最常见原因,国外支持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
3、微栓子栓塞:皮质型分水岭梗死发生多与微栓子有关。
4、血液流变学异常。
5、栓子清除率下降:最近研究表明,脑血流动力学障碍(低灌注)和微栓子,两者协同导致了分水岭梗死的发生。
分水岭脑梗死的影像表现
1、分水岭脑梗死的MRI表现:
梗死病灶在T1WI呈低信号,T2WI、FLAIR、DWI上均呈高信号。
2、分水岭脑梗死的CT表现:
梗死病灶在CT平扫上表现为低密度影,CT平扫在缺血性脑梗死具有局限性;CTP上表现为低灌注。
大脑半球分水岭梗死的分型
根据脑内血液循环分布特点,经典分类为:皮质型、皮质下型及混合型脑分水岭梗死(图2)。
图2-从左到右依此为:皮质型、皮质下型、混合型
皮质型脑分水岭梗死:可进一步分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前+后型脑分水岭梗死(图3)。
图3-从左到右依此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前+后型
皮质下型脑分水岭梗死:可进一步分为皮质下前型、皮质下后型、皮质下侧型、皮质下上型以及皮质下下型脑分水岭梗死(图4)。
图4-从左到右依此为:皮质下前型、皮质下后型、皮质下侧型、皮质下上型、皮质下下型
临床上经常运用简化后的分型:内分水岭梗死(皮质下型,IWSI)和外分水岭梗死(皮质型,CWSI)。内分水岭梗死约占分水岭梗死约60%。
IWSI的责任血管主要为豆纹-大脑中动脉、豆纹-大脑前动脉、大脑前-脉络膜动脉、大脑中-脉络膜前动脉等;CWSI的责任病灶主要分布在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大脑后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等处。
通过影像学(如磁共振)表现,并根据病灶的分布情况,IWSI又分成三种类型,包括局灶型内分水岭梗死(PIWI)、融合型内分水岭梗死(CIWI)和串珠样内分水岭梗死(BIWI)。
图5-左图串珠样,右图融合型
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1:
图6-FLAIR像显示双侧白质区多发性高信号影(红色箭头);左枕亦见稍高信号影(蓝色箭头)
图7-DWI显示左侧边缘区病变为急性梗死灶(橙色箭头)。左枕病变亦为急性脑梗死(红色箭头)。
病例2:
图8-CT像显示右侧额叶密度减低(红色箭头);T2WI像显示:右
额叶高信号影(红色箭头),局部脑沟增宽,提示萎缩,应为陈旧性梗死。双侧白质和侧脑室周围见多发高信号影。
图9-DWI像显示:左侧额叶见多发高信号影(橙色箭头)符合急性梗死灶;ADC图显示:左额叶见低信号影(橙色箭头),急性梗死灶;右额叶见高信号影(红色箭头),陈旧性梗死灶。
图10-MRA显示:双侧颅底内颈内动脉末段显示不清(红线),提示双侧近端严重狭窄。右侧颈内动脉近端重度狭窄(黄色箭头)。
诊断:急性左MCA/ACA分水岭梗死。
病例3:
图11-CT平扫:双侧边缘区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红色箭头),右侧额部颅板下见新月体稍高密度影(红虚线),考虑硬膜下血肿;T2WI:边缘区多个高信号影,右侧额部颅板下见低信号影(红虚线)。
图12-FLAIR:双侧边缘区的多个高信号区红色箭头;右侧额部颅板下见低信号影(红虚线);DWI:广泛的双侧边缘区梗死内的高信号区,表明它们是急性的。
病例4:
图13-CT平扫:脑内未见明显异常表现;FLAIR像:左侧侧脑室旁多发高信号灶(红色箭头),右侧岛叶和基底节区(橙色箭头)。
图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