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糖尿病史的脑梗患者,突发昏迷须鉴别.docxVIP

有糖尿病史的脑梗患者,突发昏迷须鉴别.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糖尿病史的脑梗患者,突发昏迷须鉴别

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脑梗死患者,突发昏迷需从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多维度系统鉴别。此类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代谢紊乱及脑梗后神经功能基础状态,昏迷可能由脑血管事件进展、代谢性急症、药物相关并发症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多因素叠加引起,需逐一排查关键病因。

一、脑血管事件进展

糖尿病患者因糖代谢异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脑梗后仍存在血管再闭塞或侧支循环不足风险,同时高血糖状态可加重缺血半暗带损伤。突发昏迷可能是原有梗死灶扩大、新发梗死或出血转化的结果。

1.大面积脑梗死进展:患者若原有梗死位于大脑中动脉主干或颈内动脉末端供血区,因侧支循环代偿不足,易出现梗死范围扩大。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可伴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受累时伴失语。因脑水肿高峰期(梗死后3-5天)颅内压升高,可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严重时形成脑疝(如颞叶钩回疝表现为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偏瘫)。头颅CT早期可见大片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占位效应明显(如中线移位、脑室受压);MRI-DWI序列可显示新发高信号梗死灶,与旧梗死灶信号强度不同。需注意糖尿病患者因微血管病变,CT低密度影可能出现较晚,早期易漏诊,此时MRI更具诊断价值。

2.脑干梗死: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是维持意识的关键结构,糖尿病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因动脉粥样硬化易出现狭窄或闭塞。若梗死累及脑桥被盖部或中脑网状结构,可直接导致昏迷。典型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如韦伯综合征:患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偏瘫)、针尖样瞳孔(脑桥梗死)、呼吸节律异常(陈-施呼吸或长吸式呼吸)。头颅CT因后颅窝伪影较多,显示脑干病变敏感性低,需首选MRI,T2加权像可见脑干内高信号病灶,DWI呈高信号提示急性期。

3.脑出血转化: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T)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更高,可能与高血糖导致的血脑屏障破坏、溶栓/抗凝治疗或侧支循环开放后再灌注损伤有关。患者多在脑梗后1-2周内(尤其溶栓后24小时)突发意识障碍加重,伴头痛、呕吐、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常180mmHg)。若为脑叶出血,可伴癫痫发作;若破入脑室,可见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头颅CT是首选检查,可见梗死灶内或周围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带。需结合抗血小板/抗凝用药史(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若INR3.0或血小板计数50×10?/L,出血风险显著增加。

4.静脉窦血栓形成:糖尿病患者因高凝状态(血糖升高激活凝血因子、抑制纤溶系统)易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上矢状窦血栓可导致广泛脑静脉回流障碍,引起弥漫性脑水肿,表现为进行性意识障碍、头痛(晨起加重)、癫痫发作及双下肢瘫(因中央旁小叶受累)。实验室检查可见D-二聚体升高,头颅CTV可显示静脉窦充盈缺损,MRI可见“空三角征”(增强扫描上矢状窦内血栓呈充盈缺损)。

二、代谢性急症

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或利用障碍,糖、脂、蛋白质代谢紊乱,突发昏迷最常见于低血糖、高渗高血糖状态(HHS)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三者临床表现有重叠,但关键指标可鉴别。

1.低血糖昏迷:常见于使用胰岛素(尤其长效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的患者,或因进食减少(如脑梗后吞咽困难、食欲下降)、运动过度诱发。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先于中枢神经抑制,故昏迷前多有前驱症状:心悸、手抖、出汗、饥饿感(若患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上述症状可能被掩盖,直接进入昏迷)。昏迷时肌张力降低,瞳孔对光反射存在,呼吸浅慢。快速指尖血糖检测3.9mmol/L(严重时2.8mmol/L),静脉血糖验证后可确诊。需注意,部分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对低血糖阈值耐受降低,即使血糖未达“低血糖标准”(如5.0mmol/L)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需结合临床判断。

2.高渗高血糖状态(HHS):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常因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脱水(如腹泻、未规律饮水)或停用降糖药诱发。病理核心是严重高血糖(33.3mmol/L)导致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320mOsm/L),引起细胞内脱水(尤其脑细胞)。患者起病隐匿,昏迷前数天可有烦渴、多尿(后因严重脱水尿量减少)、乏力、反应迟钝,逐渐进展为昏迷。查体可见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窝凹陷,血压下降(严重脱水),呼吸无酮味(与DKA不同)。实验室检查:血糖常33.3mmol/L,血钠145mmol/L(高渗性脱水),血浆渗透压=2×(Na?+K?)+血糖/18+尿素氮/2.8(正常280-300mOsm/L),HHS时320mOsm/L;血酮体阴性或轻度升高(3mmol/L),pH7.3(无明显酸中毒)。需与DKA鉴别,关键在于HHS以高渗为主,酮症轻;D

文档评论(0)

151****33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