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VIP

14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感知诗歌的内容。

2.精读赏析,体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诵读古诗,感知诗歌的内容。

2.精读赏析,体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感知诗歌的内容。

2.精读赏析,体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校园广播站《古诗鉴赏》栏目本期需要推送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唐代是其发展的黄金时代。因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由此也成为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感受边塞诗歌的特色的同时,完成诗歌推送的相关任务。

二、简介诗体,引入节目

节目开始需要一段介绍“边塞诗的文字引入本期节目,请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书写诗体介绍。

预设: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边塞诗的创作尽管源远流长,但是其繁荣却在唐代。据统计,现存唐以前诗歌中涉及边塞内容的诗歌约180首左右,而《全唐诗》中边塞题材的诗歌多达2000多首。唐代的边塞诗中,又以盛唐为最。

初唐时期边患不断,故多边塞诗作。太宗贞观君臣和陈子昂等人都创作了不少反映边塞战争的诗作,在题材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初唐边塞诗多用乐府旧题,既没有以边塞诗名世的作家,也没有形成鲜明的风格和流派。到了盛唐,不仅作品质量高,而且形成了一个创作人数较多的群体,即盛唐边塞诗派。这一派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包括王之涣、王昌龄、崔颢、李颀等诗人。他们大多有较长的入幕从军的边疆生活经历,喜欢采用七言歌行和绝句的体裁,反映边疆战争及其军中生活,表达盛唐时代特有的进取精神和社会心理,将梗概多气的建安风骨与哀怨秾丽的齐梁韵调熔铸于诗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开元二十五年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三、推送诗歌,讲述内容

推送诗歌时,主持人需要概述诗歌的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请你协助主持人完成相关任务。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歌的内容。

明确: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2.你感受的或是诗人的情感是如何的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请读出情感,并简要分析。

预设:

(1)悲伤忧伤昂扬积极乐观

(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显失意情绪,忧愁苦闷。“过居延:目的地之远,特殊的地域,这两句是叙事,于叙事之中微露失意情绪。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蓬草”,它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自喻写出飘零之感,去国离乡,与出塞的诗人此行相照应,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是反衬。大雁北归旧巢,诗人迎着大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以及离开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精读赏析,评选文案

《古诗鉴赏》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诗歌的赏析,而王维诗歌的特色就是“诗中有画”,请合作完成鉴赏环节的文案。

1.苏轼评价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小组合作,结合颈联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长河落日”为静态的“大漠增添动感,动静结合使得这幅画充满了力量。一个“大”字写出了沙漠之壮阔。正可谓浩浩乎!平沙无垠,负不见人。

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直逼霄汉的一束孤烟,给人一种广阔豪迈的气概。两句诗中做到了一横、一竖、一圆、一曲线的勾勒组合。“大漠”是一横,“孤烟是一竖,“落日”是一圆,长河是一曲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