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追本溯源:《皇甫诞碑》的文化坐标演讲人
追本溯源:《皇甫诞碑》的文化坐标01大小错落:随形赋势的智慧02笔锋解码:《皇甫诞碑》的艺术密码03教学实践:让经典活在课堂04目录
2025小学书法欣赏欧阳询皇甫诞碑高阶课件
作为深耕书法教育十余年的一线教师,我始终相信:书法欣赏不是简单的看字,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当我们带领小学生走进欧阳询《皇甫诞碑》的世界时,需要以专业的视角拆解经典,以儿童的认知逻辑搭建阶梯,让孩子们在触摸笔锋的温度、感受结构的智慧中,真正理解唐人尚法的美学精髓。今天,我将从作品背景、艺术解码、教学策略三个维度,系统呈现这一高阶课件的设计思路。
01追本溯源:《皇甫诞碑》的文化坐标
追本溯源:《皇甫诞碑》的文化坐标要让小学生真正看懂《皇甫诞碑》,首先需要为其建立清晰的文化坐标系。就像读一本好书需要先了解作者生平,欣赏书法名碑同样需要知晓创作背景、历史脉络与文化语境。
1欧阳询:初唐楷书的立法者欧阳询(557-641)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逆境生长的励志史。他历经陈、隋、唐三朝更迭,早年因父获罪险遭株连,后凭聪悟绝人,博览经史的才学成为唐初弘文馆学士,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史载其书则八体尽能,笔力劲险,尤精楷书,被时人誉为欧体。
对小学生而言,理解欧阳询的关键在于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工匠般的严谨——传说他曾观索靖碑三日不去,坐卧其旁揣摩笔法;二是创新者的勇气——他将北碑的刚健与南帖的温润融合,在楷书尚未完全定型的初唐,确立了结构严谨、法度森严的楷书范式。这种在规矩中求变化的精神,恰恰是小学生学习书法最需要的品质。
2《皇甫诞碑》的创作背景《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立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是欧阳询为隋代官员皇甫诞所撰的神道碑。皇甫诞因忠谏隋炀帝被奸臣杀害,唐初追封其宏议明公,欧阳询受诏书丹。这一背景至少传递三个信息:
政治意涵:唐初统治者通过旌表前朝忠臣,传递以忠为美的价值观,碑文内容本身就是德育素材;
书法使命:作为官方碑刻,需要书以载道,既要有庄重的庙堂气象,又要体现书法的艺术高度;
时代印记:初唐楷书正处于从魏碑体向唐楷过渡的关键期,《皇甫诞碑》正是这一转型的典型代表。
2《皇甫诞碑》的创作背景去年带学生参观西安碑林时,有个孩子指着碑额问:老师,为什么碑上的字比课本里的方?这恰好是理解时代特征的契机——北朝碑刻多用方笔,南朝尺牍善用圆笔,欧阳询在此碑中方多于圆,既保留了北碑的刚健,又为唐楷的尚法奠定了基础。
3历史地位:从孤本到经典《皇甫诞碑》现存宋拓本(上海博物馆藏)为最善本,原碑因年代久远风化严重。历史上,此碑曾一度被《九成宫醴泉铭》的光芒掩盖,但清代碑学兴起后,其价值被重新发现。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价:率更(欧阳询)书碑,《皇甫诞》为最劲,刚气逼人。这种劲,正是唐楷法度与筋骨的集中体现,对小学生而言,是理解楷书为什么要讲规矩的最佳范本。
02笔锋解码:《皇甫诞碑》的艺术密码
笔锋解码:《皇甫诞碑》的艺术密码高阶欣赏的核心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跃升。小学生往往能感知这个字好看,但需要引导他们说出哪里好看为什么好看。《皇甫诞碑》的艺术特色可从用笔、结体、章法三个维度拆解,每个维度都要结合具体例字,让抽象的法度变得可触摸。
1用笔:方劲刚健的刀刻之美欧阳询用笔向以险劲著称,《皇甫诞碑》尤甚。我们可以通过起笔、行笔、收笔的三段式分析,带学生感受其用笔特征:
起笔:斩钉截铁的方笔密码
观察国(囗部左竖)、明(左日竖画)等字的起笔,多为切锋入纸,即笔锋侧下,形成明显的方角。这种写法类似刻刀入石,与北朝碑刻的刀味一脉相承。可以让学生用铅笔模拟:笔尖侧着轻轻一按,再向下行笔,体会方带来的力度感。
对比教学:与《九成宫》化度寺碑的起笔(部分圆转)对比,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皇甫诞碑》更刚的特点。
行笔:提按分明的节奏之美
1用笔:方劲刚健的刀刻之美以谏字的右部柬为例,中间长横的行笔过程是重-轻-重:起笔重按,中间提笔轻行,收笔再次重按。这种提按变化让笔画有了呼吸感。可以设计画波浪线游戏:用手指在桌面模拟横画的提按,感受轻重轻的节奏,再对比平拖的单调,学生立刻能理解节奏对笔画的重要性。
收笔:干净利落的收尾智慧
观察生字的竖画收笔,并非简单的顿笔,而是先轻提,再向右下稍顿,最后回锋收住。这种欲收先提的处理,避免了墨猪的笨拙,又增加了笔画的含蓄感。可以让学生用棉签蘸水在黑板上书写,观察水痕的变化——收笔太快会飞白,太慢会臃肿,欧阳询的收笔恰好是不快不慢的平衡。
2结体:险中求稳的建筑美学如果说用笔是线条的舞蹈,结体则是汉字的建筑。《皇甫诞碑》的结体有两大核心特征,恰好能培养学生的平衡感与全局观。
中宫收紧,四维舒展
中宫指字的中心区域,四维即上下左右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