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课程设计的底层逻辑:为什么是创意编程+公益广告?演讲人
01课程设计的底层逻辑:为什么是创意编程+公益广告?02教学内容的分层拆解:从认知-实践-创造的三阶递进03教学实施的关键策略:让技术课有温度、有深度、有生长04教学成果的延伸价值:从课堂作品到社会影响目录
2025小学技术课创意编程之公益广告设计课件
作为一名深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十年的一线教师,我始终相信:技术课的魅力不仅在于工具的掌握,更在于让学生用技术连接生活、传递温度。当创意编程与公益广告设计相遇,这不仅是一次跨学科的实践探索,更是一场让技术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旅程。今天,我将以一线教学实践者的视角,从课程设计逻辑、教学实施路径、成果转化价值三个维度,系统展开这节技术课的设计思路。
01课程设计的底层逻辑:为什么是创意编程+公益广告?
1政策背景与育人需求的双向呼应2022年《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要求学生能利用数字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责任意识。而公益广告作为社会价值传递的载体,天然具备真实问题情境的特征——它需要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提炼社会关切点,再通过编程技术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作品。这种技术+人文的融合,恰好回应了新课标中培养具备数字素养与社会责任的时代新人的核心目标。
2小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的精准匹配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0-12岁的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时期,他们既需要具体的操作对象(如编程积木块),又开始萌发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如为什么要垃圾分类老人为什么需要陪伴)。公益广告设计的问题导向与创意编程的动手实践形成天然互补:前者为编程提供情感内核,后者为公益表达提供技术支撑,符合从具体到抽象从兴趣到责任的学习进阶规律。
3技术教育价值的深度延伸传统编程教学常陷入为编程而编程的误区,学生完成会动的小猫会变色的按钮后,往往缺乏持续的学习动力。而公益广告设计为编程赋予了社会意义——当学生用代码制作的节约水资源互动广告被社区大屏展示,当他们设计的关爱自闭症儿童动画被家长群转发,技术不再是冰冷的指令,而是变成了传递温暖的媒介。这种技术赋能社会的体验,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02教学内容的分层拆解:从认知-实践-创造的三阶递进
1第一阶:公益广告认知启蒙(2课时)目标:建立公益广告=社会问题+创意表达的基本认知框架
实施路径:
案例浸润:选取3类典型公益广告(环保类《一张纸的生命》、关爱类《爷爷的手机》、文化类《非遗小传人》),引导学生用观察四问法分析:它在关注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视觉元素?传递了什么情感?如果是你,会怎么改进?我曾带学生分析《妈妈的等待》公益广告时,有孩子突然说:我爷爷总忘记带钥匙,或许可以设计一个提醒老人带钥匙的程序!这种从观察到共情的转变,正是认知启蒙的关键。
主题brainstorm:通过生活问题收集站活动,让学生用便利贴写下身边的公益议题(如小区宠物粪便无人清理校门口家长乱停车班级图书角无人整理)。教师需注意引导议题的可操作性——既不能太大(如全球气候变暖),也不能太偏(如外星人保护),最终通过投票选出3-5个班级共同关注的主题。
2第二阶:编程工具与公益表达的适配训练(4课时)目标:掌握用编程实现公益信息传递的核心技术
工具选择:基于小学生认知特点,优先选用Scratch3.0(图形化编程)作为主工具,其角色-背景-脚本的模块化设计,能让学生快速实现动画、交互、声音等公益广告核心要素。
技术要点拆解:
情感传递层:通过角色表情控制(如用外观模块调整角色的皱眉/微笑)、背景色彩搭配(如用背景模块切换冷色调/暖色调)、声音情绪匹配(如用声音模块选择轻快/低沉的音乐),学习用技术手段传递公益主题的情感倾向。我曾让学生为关爱独居老人主题设计角色,有孩子为奶奶角色添加了每隔10秒咳嗽一次的脚本,这种细节设计让作品更具感染力。
2第二阶:编程工具与公益表达的适配训练(4课时)信息传递层:通过文字滚动(用变量模块实现标语循环播放)、交互问答(用事件模块设计你知道老人最需要什么?选择题)、数据可视化(用运算模块统计小区独居老人数量),学习用技术增强公益信息的传达效率。例如,有小组用侦测模块设计了点击垃圾图标判断是否可回收的交互,既有趣又科普。
传播增强层:通过全屏模式(调整舞台尺寸)、分享功能(导出为HTML文件)、二维码生成(用第三方工具将作品链接转为二维码),学习提升公益广告的传播便捷性。去年学生设计的校园节水广告生成二维码后,被贴在卫生间洗手台旁,一周内点击量超过200次,这种真实的传播反馈比任何奖励都有意义。
3第三阶:项目式创作与迭代优化(6课时)目标:完成从创意原型到完整作品的全流程实践
实施步骤:
需求分析:以4-5人小组为单位,填写《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