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2025年《古代汉语》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VIP

华中师范大学2025年《古代汉语》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中师范大学2025年《古代汉语》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目日止行

B.贝亦鹿立

C.禾末瓜高

D.牛明车田

答案:A。象形字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目”像眼睛形状,“日”像太阳形状,“止”像脚的形状,“行”像十字路口的形状,都是象形字。B项“亦”是指事字;C项“末”是指事字;D项“明”是会意字。

2.“沛公军霸上”中“军”的用法是()

A.名词用作动词

B.名词作状语

C.使动用法

D.意动用法

答案:A。“军”本是名词,意为军队,在这里是“驻军、驻扎”的意思,名词用作动词。

3.下列句子中,“然”字作连词,表示转折的是()

A.赵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答案:C。A项“不然”中“然”是代词,这样;B项“亦然”中“然”是代词,这样;D项“然”是代词,这样。C项“然而”表示转折。

4.“姜氏何厌之有”句式属于()

A.宾语前置

B.定语后置

C.主谓倒装

D.状语后置

答案:A。“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有何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5.下列句中,“其”作语气词,表示揣测语气的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D.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答案:B。A项“其”是代词,它的;C项“其”表示反问语气;D项“其”表示祈使语气。B项“其”表示揣测语气,大概。

6.下列各句中,“是”作指示代词的是()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案:B。A项“是”是判断动词;C项“是”是判断动词;D项“是”是判断动词。B项“是”是指示代词,这。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颁”的用法是()

A.通假字

B.古今字

C.异体字

D.繁简字

答案:A。“颁”通“斑”,“颁白”即“斑白”,头发花白。

8.下列句中,“以”作介词,表示凭借的是()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C.以勇气闻于诸侯。

D.斧斤以时入山林。

答案:C。A项“以”是用的意思;B项“以”是因为的意思;D项“以”是按照的意思。C项“以勇气闻于诸侯”是凭借勇气在诸侯中闻名。

9.“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中“黄泉”的古今词义变化属于()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D.词义感情色彩变化

答案:C。古代“黄泉”指地下的泉水,这里指墓穴,后来演变为阴间的意思,属于词义转移。

10.“孟尝君怪其疾也”中“怪”的用法是()

A.名词用作动词

B.名词作状语

C.使动用法

D.意动用法

答案:D。“怪”是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奇怪”。

11.下列句子中,“之”作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之二虫又何知?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公将鼓之。

答案:A。B项“之”是指示代词,这;C项“之”是动词,到;D项“之”是音节助词,无实义。A项“大道之行也”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的用法是()

A.名词用作动词

B.名词作状语

C.使动用法

D.意动用法

答案:C。“从”是使动用法,“使……跟从”,即带领。

1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疾”的意思是()

A.疾病

B.厌恶

C.急速

D.妒忌

答案:B。“疾”在这里是厌恶的意思。

14.下列句中,“与”作动词,意思是“给予”的是()

A.吾与点也。

B.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则与斗卮酒。

答案:D。A项“与”是赞同的意思;B项“与”是和的意思;C项“与”是结交、亲附的意思。D项“与”是给予的意思。

15.“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中“尊”的用法是()

A.名词用作动词

B.名词作状语

C.使动用法

D.意动用法

答案:C。“尊”是使动用法,“使……尊贵”。

16.“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行李”的古今词义变化属于()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D.词义感情色彩变

文档评论(0)

yclh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