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检测(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docxVIP

单元质量检测(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5/NUMPAGES5

单元质量检测(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要求人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二者都主张()

A.改革内政,重构统治秩序

B.重视贤德,变革选拔标准

C.崇德尚贤,规范统治行为

D.抑制暴政,稳定社会秩序

2.如图是出土于南京西善桥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局部),刻画了曹魏时期“竹林七贤”喝酒论道的场景,他们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不拘礼法。此砖画反映了()

A.西域习俗传播 B.玄学思想盛行

C.儒学地位动摇 D.士族阶层没落

3.传统文化认为,个人作为社会、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应该心系他人、心怀社稷。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代传诵不衰。这表明中华传统文化()

A.追求和谐共生 B.倡导经世务实

C.强调道义责任 D.崇尚守正创新

4.明末,阳明弟子中以王艮为代表,形成王门左派。左派中的一些激进者,公然以解读《大学》的名义,倡导合族而居,实现基层自治,视衙门中人为妖人,甚至被李贽视为“老英雄”。这反映了()

A.王门左派具有反权威的叛逆精神

B.明末儒学的分化有违历史潮流

C.儒学内部派系故意曲解传统经典

D.儒学的发展推动明清社会转型

5.“中和”理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因,也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以下说法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B.“柔弱胜刚强”

C.“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D.“一同天下之义”

6.下表是某同学在进行中国古代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部分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

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A.民本思想 B.民主观念

C.家国情怀 D.天人关系

7.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第一部中医理论典籍《黄帝内经》明确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浸润了儒家的人本思想

B.重在处理医患关系

C.以儒家的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8.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太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

A.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

B.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

C.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

D.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9.敦煌莫高窟中所存北魏时期的释迦牟尼塑像,身上斜披印度袈裟,头扎扁圆形发髻,保留犍陀罗样式;而中唐时期的胁侍菩萨塑像则肤色白净,表情随和,保留唐代平民的两片螺圆形发髻。这种变化反映出()

A.隋唐文化的开放包容 B.儒学主流地位的丧失

C.佛教文化逐渐本土化 D.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

10.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中国学者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部分内容,并使用了中国的几何、点线面、直锐钝角等概念。这表明()

A.“西学东渐”初现端倪

B.东方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

C.基督教开始在华传播

D.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发生变化

11.据统计,1819—1840年,西人传入中国的世界史地著作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种,这些新著作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材料现象()

A.推动了闭关自守政策的瓦解

B.为洋务运动开展奠定基础

C.有利于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化

D.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控制

12.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并号召人们树立“真实的合理的”信仰。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的价值

B.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与超越

C.推动近代思想格局多元化

D.有助于社会价值观念的重塑

13.越南古称交阯或交趾,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1009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以上史实说明()

A.越南最早建立于公元10世纪

B.李朝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政权

C.古代越南一直是中国的属国

D.越南发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1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