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二 商鞅变法 考点解析.docVIP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二 商鞅变法 考点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

专题二、商鞅变法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出现了七雄并立的局面,然而各国并不满足于并立的均势,纷纷将“力征争权,胜者为右”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为争霸王之业,各国纷纷寻求变法革新。同时,频繁的战争也使得各国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危机日趋加重。另外,战国时期也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时期,特别是铁器的广泛使用使生产力水平获得了巨大的提高。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也促使各国掀起了一场场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首先是从魏国开始的。魏文侯任用了一批极有才干的官吏,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都为当时魏国的变法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李悝的变法,使得魏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使魏国一度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为其他各国的改革也树立了榜样,使各国国君都意识到变法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并相继采用。同时,李悝在变法时颁布的《法经》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文字可考的较为系统完备的刑法法典。

魏文侯去世后,武候继位,大臣王错不断向武候进谗,排挤吴起,吴起因此逃往楚国并为楚悼王所重用,在楚国实行变法。经过吴起变法的楚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南平北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然而吴起的变法严重损害了贵族官僚的利益,楚悼王死后不久,吴起便被心存怨恨的旧官僚杀害,变法也随之而失败。

秦国国君: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约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

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

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

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

秦庄襄王(嬴异人)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

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22年

一、背景历史条件

(一)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法;(地主阶级要求推翻旧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2、政治:各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在新兴地主阶级要求下,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称霸诸侯,变法成为了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

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的活动家学说,最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推动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秦国的变法的条件和机遇

1、秦国落后于其他诸侯,客观要求通过变法增强国力;

2、秦国国君权力较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3、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4、商鞅来秦得到秦孝公赏识以及个人的改革精神;公元前356、350年,商鞅两次实行变法;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变法改革是顺应生产力发展,实现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需要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重点:发展农业,厉行法治)

(一)政治: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的“军功爵制度”;

规定没有军功的宗室贵族不再拥有世袭爵位;立在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爵位,并按爵位高低享有相应的政治权经济特权。

影响:(1)打破了贵族世袭制,打击贵族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2)泰国统治集团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军功地主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

(3)增强了士兵勇气,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2、改革户籍制度,推行什伍、连坐制;

对居民进行户籍登记,按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实行连坐制度,规定什伍互相监督,一家有罪,其余九家必须告发,否则同罪连坐。

影响:使泰国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有效加强了政府对基层的管理和控制;

3、废除分封、行郡县;

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把全国分为41个县,高各级的官吏进行管理。

影响:削弱了贵族在地方的权力,强化了中央集权,奠定了郡县制的基础;

4、制定秦律,轻罪重罚,强化法律意识,实行严苛统治;

(二)经济:

1、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规定多织,多产的人可以免徭役;从事工商业或者做事懒惰之人致家境贫困的,则沦为奴;不准私贩粮食,提高商人税收标准;以优惠政策鼓励开荒;

影响:(1)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的袋子保证;

(2)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抑制商人势力的扩张,发展社会经济;

(3)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

文档评论(0)

188****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