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八下人教版】《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学知识拓展阅读(含真题精编+实践探究)
一、引言:从课文到生活——物候学的“入门钥匙”
在《大自然的语言》中,竺可桢先生用“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生动描述,带我们认识了“物候”——那些自然界里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正是大自然传递给人类的“语言”。而研究这些“语言”的科学,就是物候学。其实物候学离我们并不远:农民伯伯根据“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安排播种,游客根据“三月桃花开,四月梨花香”规划踏青路线,甚至我们发现“今年的燕子比去年早来一周”,都是在接触物候学知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物候学的奥秘,解锁更多大自然的“隐藏信息”。
二、物候学的“前世今生”:从经验到科学的跨越
1.古代物候学:藏在农谚与典籍里的智慧
早在文字出现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观察物候:他们发现“鹿角解,蝉始鸣”时天气转热,“雁南飞,霜降至”时寒冬临近,这些观察逐渐变成代代相传的农谚。比如《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记录了古人根据星象与物候安排衣物增减;战国时期的《夏小正》,更是我国最早的物候专著,详细记载了每月的动植物变化,如“正月启蛰,雁北乡,雉震呴,鱼陟负冰”。
到了汉代,《礼记?月令》进一步完善物候记录,将物候与农事、祭祀、政令结合,比如“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明确了物候与季节管理的关联。唐代诗人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宋代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则用诗歌定格了物候现象,成为流传千年的“物候诗篇”。
2.现代物候学:科技赋能的“精准观测”
随着科技发展,物候学从“经验总结”变成了“科学研究”。20世纪初,竺可桢先生率先在我国开展系统的物候观测,他带领团队记录北京、南京等地的动植物物候,还将物候数据与气候变迁结合,写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为现代物候学奠定基础。
如今,我国已建立覆盖全国的物候观测网络:在东北,科研人员观测红松的展叶期;在江南,记录早稻的抽穗期;在西北,追踪胡杨的落叶期。这些数据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设备实时传输,不仅能预测农业产量(如根据小麦抽穗期预测倒伏风险),还能为生态保护提供支持(如通过候鸟迁徙时间判断湿地生态是否健康)。
三、物候现象的“影响密码”:哪些因素在“指挥”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中提到,物候现象受纬度、经度、高下、古今四个因素影响。其实每个因素背后,都有更具体的“物候故事”:
1.纬度:从“海南春节开花”到“东北清明发芽”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物候现象越晚。比如同样是桃树:在海南,1月(春节前后)就能开花;到了长江流域(如南京),要3月才开花;而在东北(如哈尔滨),得等到4月(清明后)才发芽。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古代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说法——纬度变化导致的温度差异,直接改变了植物的物候和生长状态。
2.经度:“沿海比内陆,物候晚半拍”
经度主要影响降水和湿度。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春季湿度高、气温回升慢,物候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晚。比如北京和大连:北京位于北纬39°,大连位于北纬38°(纬度略低),但北京的桃树3月开花时,大连的桃树要到3月底才开花——因为大连靠海,春季气温回升比北京慢,物候自然“慢半拍”。
3.高下:“山上桃花开,山下已结果”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物候会随海拔升高而推迟。比如庐山(海拔约1474米)和山下的九江:九江的桃花3月中旬开花,庐山的桃花要到4月中旬才开;等到九江的桃子5月成熟时,庐山的桃花可能还在盛开。这种“垂直物候差异”,让山区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景观。
4.古今:“百年间,物候早了十几天”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百年来我国的物候现象整体提前。竺可桢先生曾记录:20世纪初,北京的山桃开花时间在4月上旬;而现在,北京的山桃平均3月下旬就开花了,比百年前提前了约10天。同样,上海的樱花、广州的木棉花,开花时间也比20世纪中期提前了5-8天。这种“古今差异”,正是气候变迁的“物候证据”。
四、物候学的“实用舞台”:不止于农业,还有这些场景
很多人以为物候学只和农业有关,其实它早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农业:“物候是庄稼的‘生长闹钟’”
农民通过物候判断农作物的生长阶段:比如“小麦拔节期,灌水要及时”(小麦拔节时需水量大),“水稻扬花期,怕遇连阴雨”(扬花期下雨会影响授粉)。现在,农业科技人员还会结合物候数据,制定“精准种植方案”——比如根据苹果开花期预测坐果率,提前调整肥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七下】《木兰诗》全解笔记(考点精讲+修辞解析+人物分析+习题精练).docx
- 【九年级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前回归课本必备知识清单(高频考点+易错点+真题衔接).docx
- 【九年级通用版】中考语文答题卡规范书写模板+避坑指南(含实例+评分标准).docx
-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曹刿论战》战争思想深度解读与人物对话精析(含同步试题+答案解析).docx
- 【七年级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次月考前重点回顾(考点精讲+真题演练+答题技巧).docx
- 【七年级语文通用版】‘我爱我家’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含访谈模板+写作框架+评价量表).docx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学知识拓展阅读(含专题解读+经典案例+同步练习).docx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核心知识清单(考点精编+真题演练+易错归纳).docx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期中考试高频错题集(含详细解析+易错点总结).docx
- 八年级升九年级暑假语文衔接教材(通用版)——考点精讲+题型突破+专项练习.docx
最近下载
- 对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 三个传播断层的探讨和反思.doc VIP
- 生物的启示 教学设计 科学五年级上册青岛版.pdf VIP
- 共利电梯zxk-6000说明书客户版.pdf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ISO 13729-2020中文+英文船舶和海洋技术—船舶系泊和.pdf
- 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pdf VIP
- 河防洪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 公立医院 “十五五” 发展规划计划书(2026-2030 年).docx VIP
- 关于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docx VIP
-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人身与财产安全PPT教学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