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良渚遗址简介
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因1936年施昕更首先发现于良渚遗址而命名。作为良渚文化核心区和命名地的良渚遗址,呈现分布面积大、点多而密集、文化内涵丰富等特征。分布范围东至荀山东南部,南达大雄山、大观山丘陵,西至瓶窑毛元岭,北抵天目山余脉大遮山丘陵南麓,面积约42平方公里。良渚遗址群现存306处遗址点,遗存种类包括城墙、宫殿、墓地、祭坛、村落、大型水利系统、手工业作坊、农耕区等。
大型建筑基址主要位于良渚古城中心区,包括莫角山台地、皇坟山台地及其上的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乌龟山、八亩山台基,其上有大型建筑遗迹,推测为良渚古城统治者活动与居住场所,同处于中心区的池中寺台地,则为统治者的大型粮食储藏用地。居住址最多,包括古城内与城外聚落的居址遗址台地,其中个别居址中还发现有房址、码头、手工业作坊等遗迹。墓地根据形制、出土物的不同有高至低分布若干等级,多位于居址台地内,如反山墓地、姜家山墓地、文家山墓地、卞家山墓地等,也有与祭坛共处一处形成祭坛墓地复合遗址的情况,如瑶山遗址、汇观山遗址、马山遗址、卢村遗址等。良渚古城的内城筑有围合的城墙,近年在城外聚落荀山遗址群的外围也推测有城墙遗迹。水坝遗址作为水利设施,分为大型水坝和小型水坝两类,前者分布于良渚古城外的北、西北、西南方向,组成良渚古城的外围水利系统,后者属于调节局部水环境的小型水坝遗址,如育种场遗址、美丽洲遗址等。
良渚遗址自1936年被发现以来,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按材质可分为玉器、石器、陶器、漆器、竹木器、骨角器等器物,以及玉料、器物坯件、燧石、大型木构件、鱼钩、木桨、动植物遗存和人骨等遗物。按使用功能又可分为神灵崇拜、王权统治、礼仪佩饰、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等类型。器物主要出土于分等级墓地中,其他遗物广泛出土于台地遗址、河道、灰沟等文化堆积层中。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城外聚落的多处遗址出土玉器7384件,陶器811件,石器809件,漆(木)器90件,骨角器26件,共计9182件。这些器物以不同器型、纹饰的组合,不同的数量,及其保存的生产技术信息,成为了良渚时期工艺技术、社会文化和生业方式的重要见证。
良渚文化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发达的文化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良渚文化是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具有明显的社会分化、统一信仰以及城市文明的复杂社会,已具备区域性早期国家形态,并以其时间早、成就高、内涵丰富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