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工程技术资料
工程技术资料
工程技术资料
市政次干道雨季路面防滑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述与问题定位
(一)工程概述
本方案针对市政次干道(日均交通量1-1.5万辆)雨季因路面磨损、抗滑性能下降引发的打滑事故隐患(雨天刹车距离增加30%以上,交叉口、下坡路段事故率超平日2倍),以“提升路面抗滑性、降低雨天事故率、保障通行安全”为核心,覆盖全流程处理(勘察检测、方案设计、施工防滑、验收运维),总时长30天(勘察检测5天+方案设计7天+施工防滑15天+验收运维3天)。采用“路面铣刨拉毛+抗滑涂料喷涂”工艺,结合分区域、错峰施工,适配次干道交通密集、周边居民区与商业区集中的特点,确保雨季路面抗滑摆值达标,有效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二)问题定位
当前次干道雨季防滑存在三大痛点:一是抗滑性能衰减,路面长期碾压导致纹理磨损,抗滑摆值≤45BPN(低于规范要求的55BPN),雨天易积水形成“水膜”,轮胎抓地力下降;二是重点区域隐患突出,交叉口、公交站、下坡路段(坡度≥3%)因车辆启停频繁、刹车次数多,路面磨损更严重,防滑性能最差;三是传统处理效果有限,过往采用的撒砂、临时划线等方式,有效期短(≤1个月),且易造成管道堵塞,无法长效解决问题。本方案通过物理拉毛与化学涂层结合,破解“抗滑差、隐患集中、时效短”问题,实现雨季路面长效防滑。
二、目标要求(工期、质量、安全)
(一)工期要求
勘察检测(第1-5天):完成路面抗滑性能检测、隐患区域定位、病害评估,形成勘察报告;
方案设计(第6-12天):制定防滑处理工艺方案、交通导行方案、安全管控方案;
施工防滑(第13-27天):分区域开展路面铣刨拉毛、清洁、抗滑涂料喷涂;
验收运维(第28-30天):完成工程验收、抗滑性能复测,建立后期运维机制。
(二)质量要求
勘察精度:抗滑摆值检测偏差≤2BPN,隐患区域定位误差≤5m,路面磨损程度识别准确率≥98%;
施工质量:铣刨拉毛深度3-5mm,纹理间距8-10mm,表面平整度≤3mm/3m;抗滑涂料采用环氧树脂型(附着力≥5MPa,耐磨性≤0.03g/cm2),干膜厚度1.5-2mm;处理后路面抗滑摆值≥60BPN(干燥状态)、≥55BPN(潮湿状态),涂料附着力达标率100%,有效期≥2年;
验收标准:符合《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外观涂层均匀无漏喷、无起皮,纹理清晰连贯,功能指标(抗滑性、耐磨性)合格率100%。
(三)安全要求
施工安全:施工区域围挡率100%(采用1.8米硬质围挡),施工人员安全防护装备(安全帽、反光衣、防滑鞋、防毒口罩)穿戴率100%,涂料喷涂时通风合格率100%;施工期间安全事故率≤0.1%;
交通安全:临时通行车道宽度≥3.5m,交通导行标识(限速30km/h、绕行指引、夜间警示灯)设置率100%,高峰时段(7:30-9:30、17:30-19:30)安排2-3名交通协管员;
环境安全:施工粉尘浓度≤0.5mg/m3,噪音分贝≤70dB(昼间)、≤55dB(夜间),涂料废弃物回收率≥90%,施工废水经处理后排放,居民投诉率≤5%。
三、环境场地分析(地质、布局、交通)
(一)地质与路面条件
路基地质:次干道路基多为粉质黏土(占比70%)、砂质黏土(占比25%),天然承载力180-220kPa;雨季地下水位埋深1.5-3m,25%路段因路基排水不畅,雨水下渗导致路面基层轻微软化,间接影响路面稳定性;
路面结构:主流结构为“15cm石灰土垫层+12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6cm沥青面层”(沥青路面)或“20cm水泥稳定碎石垫层+22cm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多因骨料磨光、沥青老化,抗滑性能衰减快;水泥路面则因接缝处磨损、表面起砂,形成局部防滑薄弱点;
气候影响:年均降雨量800-1200mm,雨季(6-9月)月均降雨≥150mm,短时暴雨(降雨量≥50mm/h)频发,路面易积水,加剧打滑风险。
(二)道路布局
道路规模:次干道红线宽度18-24m,双向4车道(车道宽度3.5m),两侧人行道宽度1.5-2m;部分路段紧邻居民区(占比40%)、商业区(占比30%)、学校(占比20%),沿线公交站台(平均每500m1个)、交叉口(平均每800m1个)密集;
附属设施:道路下方分布地下管线(燃气、电力、雨水),距路面边缘≤1.2m,施工时需提前探测定位;道路两侧有路灯、交通信号灯、监控设备,施工需避免损坏,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三)交通条件
交通流量:日均交通量1-1.5万辆,含10%重载货车(以轻型货车为主)、2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