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方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一、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1.针刺前准备

(1)针具选择: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针刺部位等选择合适的针具。一般来说,体质虚弱、小儿患者宜选用较细较短的针具;体质强壮、肌肉丰厚部位可选用较粗较长的针具。常用的针具规格有0.25mm×25mm、0.30mm×40mm等。

(2)消毒:针具必须严格消毒,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煮沸消毒或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等方法。针刺部位皮肤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从针刺部位中心向周围环形擦拭。医者手指用肥皂洗手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3)患者体位:根据针刺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等,以保证患者舒适、肌肉放松,便于医者操作。

2.进针方法

(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进针,如印堂穴等。

(4)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将针刺入。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进针,如腹部穴位。

3.行针手法

(1)基本手法

①提插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提插的幅度、频率要均匀一致,一般提插幅度在0.3-0.5cm左右,频率每分钟60-120次。

②捻转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旋转。捻转角度一般在180°-360°之间,频率每分钟60-120次。

(2)辅助手法

①循法: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路线,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可激发经气,使针后易于得气。

②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震动。可加强针感,促使针后得气。

③刮法: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用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或中指的指甲轻刮针柄。可增强针感。

④摇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分直立摇针和卧倒摇针两种,可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4.得气与补泻

(1)得气:指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医者会感觉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会有酸、麻、胀、重等感觉,有时还会出现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现象。若未得气,可采用行针手法促使得气。

(2)补泻手法

①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者为补法;拇指向后用力重,向前用力轻者为泻法。

②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③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5.留针与出针

(1)留针:得气后将针留置在穴位内,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一般病症留针15-30分钟,特殊病症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

(2)出针:出针时,先以左手拇、食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孔周围,右手持针轻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迅速拔出,随即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二、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1.准备工作

(1)医者准备:医者应修剪指甲,洗净双手,保持双手温暖。根据操作需要,可在手上涂抹适量的介质,如凡士林、按摩乳、滑石粉等。

(2)患者准备: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坐位等。暴露操作部位,放松肌肉。

2.常用手法

(1)揉法

①指揉法:用手指指腹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可分为拇指揉法、中指揉法等。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②掌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腹部、背部等。

(2)滚法

①直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运动,持续不断地滚动。适用于颈、肩、背、腰及四肢等肌肉丰厚的部位。

②侧滚法: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着力点,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运动,使手背在治疗部位上滚动。

(3)按法

①指按法:用手指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或治疗部位。按压时要逐渐用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②掌按法:用手掌根或全掌按压治疗部位。压力较大,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背部、腰部等。

(4)推法

①直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掌根等着力于治疗部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467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