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颂释论.docxVIP

八识规矩颂释论.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总说:《八识规矩颂》的意义与概貌

夫“八识规矩颂”者,乃唐代高僧玄奘大师,综括唯识学精义,以简练之七言颂体,将深广复杂之八识体相、作用、熏习、转依等义理,条分缕析,确立规矩,俾使后学易于诵习、悟入而作也。此颂虽篇幅短小,然义涵宏深,实乃研习唯识学之津梁,通达心识奥秘之钥匙。

“规矩”二字,寓意深远。规者,正圆之器;矩者,正方之法。以此比喻本颂为研习八识提供了精确之轨范与方法,使初学者不致茫无头绪,亦使研究者有所依循。颂文虽仅四十八句,然字字珠玑,涵盖了八识各自的体性、所缘、相应心所、业用及其在凡夫位与圣者位的不同状态,乃至转染成净、超凡入圣之修行次第。故欲深入唯识,此颂不可不精研。

二、析义:八识的体相用及其规矩

唯识学以“万法唯识”为核心,而“识”复分为八,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此八识各有其独特之体性(自相)、功能(作用)及相应之心理活动(心所)。《八识规矩颂》即为阐释此八识之“规矩”而作。

(一)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了别色声香味触

颂曰:“眼耳身鼻舌,种子所依根,色声香味触,为彼所缘境。”

前五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乃依眼、耳、鼻、舌、身五根而得名。其体性为“了别”,即对色、声、香、味、触五种外境进行直接的、感官层面的认知。

1.所依根:前五识生起,必以清净色根为“俱有依”,如眼识依眼根,耳识依耳根等。此根非指肉眼可见之扶根尘,乃指不可见之净色根,具有发识取境之功能。

2.所缘境:前五识各别缘取相应之境,眼识缘色境,耳识缘声境,鼻识缘香境,舌识缘味境,身识缘触境。此境皆为“性境”,即实有体性、能生起识之影像的境界。

3.心所相应:前五识运作时,常与五遍行心所(作意、触、受、想、思)及贪嗔等烦恼心所相应,然其本身无深细之分别作用,故曰“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言其生起需众多因缘和合。

前五识在认识活动中,如明镜照物,虽能显境,而无计度分别。然此粗显之了别,亦是整个心识活动之基础。

(二)第六识:意识,分别万法之主枢

颂曰:“意识恒依意根生,五识随缘现境因,了别法尘通三性,善恶业果总由身。”

第六识,即意识,其体性为“分别”,乃心识活动之核心与枢纽。

1.所依根:意识以第七末那识为“俱有依”,称为“意根”。此“意”非指前念已灭之识(过去意),而是指当前能为意识所依之根本。

2.所缘境:意识所缘之境为“法尘”,即一切诸法之影像,包括前五识所缘之五尘落谢之影子,以及名言、概念、回忆、想象等一切抽象与具体之境界。其缘境范围广大,“通三性”(善、恶、无记),能了别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法。

3.作用与特性:意识具有极强之分别能力,能对一切境界进行详细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它能遍缘一切法,不仅能明了五识所提供的信息,更能进行深细之思维与创造。凡夫之善恶行为、语言造作,皆由意识支配,故曰“善恶业果总由身”(此处“身”广义指行为造作之主体)。

4.分类:意识可分为“五俱意识”(与前五识同时俱起,助五识了境)与“独头意识”(不与前五识俱起,独自生起,如梦中意识、定中意识、散位独头意识等)。

意识之分别作用,既能引生智慧,亦能滋生烦恼。修行之关键,亦多在对意识之观照与转化。

(三)第七识:末那识,恒审思量执我法

颂曰:“末那依彼阿赖耶,恒审思量我相随,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

第七识,名末那识,意译为“意”,“恒审思量”是其体性,“执我”是其核心功能。

1.所依根:末那识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俱有依”,恒时依托阿赖耶识而存在。

2.核心作用:此识“恒审思量”,无有间断,不像第六意识有昏昧或不活动之时。其所思量者,即是“我”——恒执第八识之见分为“实我”,执一切法为“实法”,由此生起“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种根本烦恼(四惑)。

3.相应心所:常与“四惑”及八大随烦恼(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相应,故其性染污,是众生轮回之根本症结所在。

4.染净依:第六意识之所以称为“染净依”,正因其活动常受末那识之染污影响。末那识之我执不破,则一切修行皆难入清净之门。

此识深细难知,非修行到一定境界难以觉察。破此我执,乃转凡成圣之关键一步。

(四)第八识:阿赖耶识,藏识含藏一切种

颂曰:“阿赖耶识为藏识,摄持因果无差忒,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第八识,梵名阿赖耶,意译为“藏识”,其体性深邃,含藏一切种子,为宇宙人生一切现象之根本依止。

1.体相:阿赖耶识如大海,其体本具“能藏、所藏、执藏”三相。“能藏”者,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所藏”者,为前七识所熏习,成为种子之所藏处;“执藏”者,被末那识恒执为“我”。

2.功能:

*受熏持种:前七识之一切现行活动,皆能熏习此识,留下习气种子。此种子遇缘则能生起现行,故

文档评论(0)

妙然原创写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致力于个性化文案定制、润色和修改,拥有8年丰富经验,深厚的文案基础,能胜任演讲稿、读书感想、项目计划、演讲稿等多种文章写作任务。期待您的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