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门太守的故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看门太守的故事

我靠举报当上了太守

我是大梁最年轻的太守。

上任第一天,发现全城官员都在贪腐。

我没有声张,只是默默记录了每一笔赃款。

三年后,我递上一本万言奏折。

朝野震动,三百官员同日下狱。

皇帝问我想要什么赏赐。

我跪地叩首:“臣想去边关,做看门太守。”

所有人都以为我疯了。

只有我知道——

那本账册的最后一页写着:

“丞相府,收北漠黄金十万两,秘图三卷。”

卯时三刻,晨光未晞,一层灰白的浅霜还覆在郢州城官署庭院里那些半死不活的矮松上。秋末的风已经带了刀片似的锋利,刮过脸颊微微的痛。韩明一身簇新的青色官袍,浆洗得硬挺,此刻却被风吹得紧贴在身上,勾勒出他有些单薄的身形。他站在紧闭的衙署正堂大门前,身后是按品级站成两列、垂手低眉的下眉的下属官吏。空气凝滞,只闻风声呜咽,以及间或一两声压抑不住的、带着浓浓睡意的哈欠。

郢州,地处南北漕运咽喉,商贾云集,赋税重地。在此地为太守,品秩不高,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油水窝子。前任赵守仁便是因“考绩优异”,“民望甚高”,刚刚擢升入京,做了户部侍郎。而他韩明,寒门出身,无依无傍,年方二十有四,竟被一纸诏书放到这里,接了这个烫手山芋。消息传出时,不知惊掉了多少人的下巴,也让这郢州官场暗地里涌起了无数揣测与波澜。

“吱呀——”

沉重的堂门终于被两名皂隶缓缓推开,露出里面幽深的大堂。一股混合着陈年木料、旧纸墨以及一丝若有若无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韩明整了整衣冠,面容沉静,看不出喜怒,抬步迈过了那道高高的门槛。身后的僚属们鱼贯而入,而入,按班次站定。

简单的交接仪式就在这种沉闷的气氛中完成。原任长史,一个面团团、笑容可掬的中年人,捧上厚重的鱼鳞图册、税赋账簿以及一方用黄绫包裹的铜印,口中说着“恭贺府尊”、“郢州政务繁杂,仰赖府尊英明”之类的套话,眼神却在韩明那张过于年轻的脸上逡巡不去,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审视与轻慢。

韩明接过那方沉甸甸的太守印信,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他没有多言,只淡淡道:“有劳前宪。本官初来乍到,日后还需诸位同寅鼎力相助。”声音清朗,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大堂的每个角落。

众官纷纷躬身称是,口称“不敢”,姿态做得十足。然而那一瞬间,许多道目光飞快地交错,又迅速垂下,里面藏的究竟是恭敬,还是别的什么,韩明懒得去细辨。他知道,这满堂朱紫,从位列其下的别驾、长史、司马、司马,到各曹参军,乃至末尾的那些录事、佐史,恐怕没几个把他这个“娃娃太守”放在眼里。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屁股底下的位子,和位子下面能捞到的油水,会不会因为这新来的愣头青而有所动摇。

升堂理事的第一日,并无大事。不过是些积年的旧案卷宗需要过目,几桩无关痛痒的民间词讼需要画押。韩明端坐堂上,处理,处理得井井有条,速度不快不慢,问话切中要害,倒让一些原本存着看笑话心思的属吏暗暗有些吃惊。这年轻人,似乎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然而,真正的风暴,往往藏在最寻常的平静之下。

午后,韩明以熟悉政务为由,命人将近年来的钱粮、刑名、工程等主要簿册送至他的二堂签押房。书吏们抱着们抱着高高摞起的册籍进出,脚步轻盈,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谦卑笑容。当最后一册关于去岁加固岁加固城防、修缮水门的款项记录被送进来时,捧着它的是工曹参军王主事本人。这是一个四十多岁、脑满肠肥的汉子,穿着崭新的绿袍,腰间的银带扣似乎都有些不堪重负,深深陷进圆滚的肚腹里。

“府尊,”王主事将册子轻轻放在宽大的梨花木公案上,笑得见牙不见眼,“此乃去岁城防工程的明细,每一笔支取,用工、用料,皆登记在册,清晰可查。赵前守曾亲自复核,夸赞下官等办事妥帖。”他特意提了前任,语气中不乏自得,也有试探之意。

韩明“嗯”了一声,随手翻开。纸张泛黄,字迹工整,条目罗列分明。购买青砖三十万块,雇佣民夫五千人次,耗用石灰、麻筋若干……数目庞大,看似毫无破绽。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手指在一行关于“采买巨型条石二百方,用于加固西水门堤基”的记录上停顿了一下。西水门外是湍急的沅江主流,用大型条石加固,合乎情理。

但他记得,月前他尚在京中等候具体任命时,曾偶遇一位游学归来的同年,那人谈及沿途见闻,提到郢州,顺口说了一句:“郢州西水门外,江水冲刷,岸基多为泥沙,倒是奇了,今年未见其险。”当时只作闲谈,未曾留意。此刻,这两条信息在他脑中猛地碰撞在一起。

泥沙地基,用得着打下如此沉重的巨型条石?即便要用,这般巨材,开采、运输所费几何?这账目上的价格,是否太过……“公道”了些?

他没有抬头,状似无意地问道:“王主事,这西水门的条石,本官方才粗看图纸,似乎那处水流虽急,基底却不算坚实。用如此重石,可会有沉降之虞?”

王主事脸上的肥肉几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随即笑容更加灿烂:“府尊明鉴!正是因基底为沙质,赵前守与下官等才决议采用深打木桩、覆以巨石的工法,以求一劳永逸。为此,确实多费了些银钱,但为了郢州百姓安危,值得!”他答得滴水不漏,甚

文档评论(0)

卤蛋上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坚持上传各类文章,资料,努力努力,加油加油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