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但无法共情”:同理心耗竭时代,如何建立有边界的深度关怀?.docx

“我理解但无法共情”:同理心耗竭时代,如何建立有边界的深度关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每天通过屏幕目睹远方的战争、社会的悲剧、他人的不幸,近处则要应对亲友的抱怨和求助。起初,我们心怀怜悯,但久而久之,许多人发现自己陷入一种矛盾的状态:理智上理解对方的处境,但情感上却像隔着一层毛玻璃,难以触动,甚至想转身逃离。这种状态,并非冷漠,而很可能是一种?“同理心耗竭”的自我保护。当我们的情感资源被过度索取,心灵便会启动防御机制。然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又离不开关怀。如何在耗竭的时代,既能保护自己,又能给予他人有温度的支撑?答案在于,从全情卷入的“过度共情”,转向保有边界的“深度关怀”。

一、厘清概念:同理心、同情心与共情的本质区别

首先,我们必须精确区分几个常被混淆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9****82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