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铜砭刮痧操作流程
铜砭刮痧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刮拭出痧”作用于经络皮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驱邪排毒之效。其操作需遵循中医理论指导,注重手法与力度的把控,方能取得理想效果并确保安全。以下将详细阐述铜砭刮痧的规范操作流程。
一、概述与原理认知
铜砭刮痧,特指以黄铜或紫铜等材质制成的砭具为工具,蘸取适宜介质,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或经络穴位上进行反复刮拭,使局部皮肤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痧象”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痧”是邪气外排的表现,通过刮拭刺激,可激发经气,疏通瘀滞,调整脏腑功能。铜质砭具在传统理论中认为其性沉降,能清热解毒,且质地坚韧光滑,易于操作和清洁消毒。
二、操作前准备
(一)医者准备
1.个人卫生与仪表:医者需修剪指甲,保持手部清洁,必要时佩戴口罩、帽子。着装整洁,便于操作。
2.辨证与沟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当前症状、既往史、过敏史(特别是对刮痧介质的过敏情况)、女性患者需了解月经及妊娠情况。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明确刮痧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确定刮拭部位、经络、穴位及手法强度。向患者解释刮痧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痧象及感受,消除其紧张情绪,取得配合。
3.环境准备:选择安静、整洁、通风良好的治疗室,避免强光直射及对流风。调节室温至适宜,一般以患者感觉温暖舒适为宜,防止刮痧过程中受凉。
(二)患者准备
1.状态调整:嘱患者治疗前尽量排空二便,避免过饱、过饥或过度疲劳状态下接受刮痧治疗。若患者精神紧张,可稍作休息,待情绪稳定后再行操作。
2.体位选择:根据刮拭部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稳定且能充分暴露施术部位的体位。常用体位有坐位(如头颈部、肩背部)、俯卧位(如腰背部、下肢后侧)、仰卧位(如胸腹部、下肢前侧)、侧卧位(如侧腰、下肢外侧)等。体位的选择以患者舒适、医者操作方便为原则。
3.皮肤准备:检查施术部位皮肤有无破损、溃疡、瘢痕、皮疹、出血倾向或感染灶等,若有则应避开或暂停该部位刮痧。清洁施术部位皮肤,可用温水擦拭,待干。
(三)用物准备
1.铜砭工具:根据施术部位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铜砭。常用的有板状砭(如虎符铜砭)、锥状砭、刀状砭等。使用前需检查铜砭边缘是否光滑,有无毛刺、裂纹,确保安全。
2.介质:选用具有润滑作用并可辅助治疗的介质,如专用刮痧油、橄榄油、茶籽油、精油(需确认患者不过敏)或清水(仅在紧急情况下或皮肤极度敏感时使用)。介质的作用是减少摩擦,保护皮肤,增强疗效。
3.其他用物:治疗盘、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用于遮盖非施术部位及清洁)、消毒棉球或纱布、75%医用酒精(用于砭具和操作者手部消毒,若介质本身具有一定抑菌作用,或对酒精过敏者可酌情调整)、污物桶等。
三、具体操作步骤
(一)核对与安抚
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及治疗方案,确认无误。帮助患者放松,再次强调治疗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
(二)暴露与保暖
根据刮拭部位,协助患者适当暴露皮肤,注意用治疗巾遮盖非施术部位,防止受凉。
(三)涂擦介质
用无菌棉签或干净的手(需消毒)取适量刮痧介质,均匀涂抹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介质用量以能充分润滑皮肤,减少铜砭与皮肤摩擦为宜,不宜过多以免流淌。
(四)持砭方法
根据铜砭的形状和施术部位选择合适的持砭方式。以常用的板状砭为例,一般采用单手或双手握法:拇指置于砭板一侧,其余四指置于另一侧,或拇指与食指、中指捏住砭板边缘,砭板与皮肤保持一定角度。握砭应稳而不僵,以便灵活施力。
(五)施刮顺序与方向
1.顺序:一般遵循“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先躯干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的原则。例如,刮背部时,先刮督脉,再刮两侧膀胱经;刮四肢时,先刮上肢,再刮下肢。
2.方向:通常顺着经络气血运行的方向刮拭。如足太阳膀胱经从头顶向足跟方向刮;手太阴肺经从胸部向手指方向刮。一般单方向刮拭,不宜来回刮。特殊部位或手法可例外。
(六)刮拭角度与力度
1.角度:铜砭与皮肤的夹角一般以45度左右为宜,具体可根据部位和手法灵活调整。角度过小,刺激过浅;角度过大,易损伤皮肤。
2.力度:以“轻、重、轻”为原则,即开始时用力宜轻,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增加力度,结束前再减轻力度。力度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且局部皮肤出现痧象为度,避免使用暴力。医者发力应沉稳,由腕关节带动,力量渗透至皮下组织,而非仅在皮肤表面摩擦。
(七)刮拭手法
铜砭刮痧常用手法包括:
*直线刮法:最常用,以砭板边缘在体表做单方向的直线刮动。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背部、四肢。
*弧线刮法:根据体表解剖结构,做弧形或曲线刮动,如胸部、腹部。
*点压法:用砭板的尖端或边缘在穴位或痛点处进行点压。
*按揉法:用砭板的平面或边缘在穴位处做轻柔的按揉动作。
操作时,手法应连贯、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