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近现代史纲要第1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开始一、 新民主主义制度建立和巩固(一)开国之初的历史任务和党的策略方针任务:1、完成民主革命;2、巩固新生政权;3、恢复国民经济。策略:不要四面出击。方针:以恢复经济为中心。第2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恢复国民经济的主要举措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2、稳定市场,平抑物价。3、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4、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第3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过渡性质随着开国之初历史任务的完成,新民主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并巩固下来。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两种因素不断碰撞、冲突和较量,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因素被削弱和限制。第4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二)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纳入到了国家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的轨道(三)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5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任务: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指导方针(1)优先发展重工业。(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第6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正式提出。第7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8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首先,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政治运动的重大胜利的取得,新生的人民政权日益巩固和强大起来。人民民主专政的上层建筑,以其巨大的能动作用,影响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并为这一改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第9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其次,作为恢复经济的最重要的物质前提——对官僚资本的全面没收,使新生的人民政权顺利而迅速地建立起了强有力的国营经济的基础,一开始便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具有了最现实的可能性。第三,在经济恢复工作中,中央人民政府实现了全国财政经济的空前统一,使整个国民经济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轨道,这一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成为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因素。第10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四,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国家通过对民族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帮助民族资本主义私营企业摆脱了停工歇业的困境,但同时也把它们初步纳入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轨道中,这实际上已经拉开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序幕。第五,也正是在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一些资本家唯利是图、危害国家的各种非法行为暴露出来。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尖锐对立,由此引发了“五反”运动。反对资产阶级的任务,被提上日程。第11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六,作为经济恢复的一个主要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一方面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但另一方面,个体经济的不稳定性,造成了新的两极分化的产生。为了抗御天灾人祸和采用农业机械发展生产,农民确有互助合作的要求。由此,中国共产党便顺理成章地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12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七、除了上述生成于中国国内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条件之外,从当时的国际环境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持别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成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