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三下学期等级考模拟(1)历史试题.docVIP

2025届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三下学期等级考模拟(1)历史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届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三下学期等级考模拟(1)历史试题

一、综合题

(★★★)1.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丰富多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请将下列文化成就与其出现的大致位置相对应。(写字母)

①《大宪章》颁布②桑奇大塔③儒略历④《医典》

⑤《十二铜表法》⑥《拿破仑法典》⑦《荷马史诗》⑧《铸刑书》

(2)不同的古代文明区域具有不同的特征。请将下列文字表述的特征与地图中字母的区域准确对应。(写字母)

①启蒙运动的中心()②佛教的产生()③文艺复兴的中心()

④伊斯兰教的产生()⑤工业革命的诞生地()

(3)追思历史名人的思想火花(写字母)

人物思想主张

①马丁?路德()A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②伏尔泰()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工商皆本

③亚当?斯密()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④王守仁()D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

⑤黄宗羲()E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主张自由竞争

(★★★★)2.世博会------时代的烙印

从1851年英国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开始至今,主办国对当时特定时期下博览会的举办目的和展题的选择上,不可避免地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

阅读《历届综合性世博会一览表(不完全统计)》后回答问题。

年份

国家城市

主题

1851

英国伦敦

万国工业

1900

法国巴黎

世纪回顾

1908

英国伦敦

工业

1933

美国芝加哥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35

比利时布鲁塞尔

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1939

美国纽约

明日新世界

1958

比利时布鲁塞尔

科学、文明和人

1964

美国纽约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1967

加拿大蒙特利尔

人类与世界

1970

日本大阪

人类的进步与和平

1974

美国斯波坎

无污染的进步

1975

日本冲绳

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

1985

日本筑波

居住与环境人类的家居科技

1988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

科技时代的休闲

1993

韩国大田

挑战新的发现

2010

中国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5

意大利米兰

滋养地球,生命能源

2020

阿联酋迪拜

心系彼此,共创未来

问题:

(1)下列关于1851年英伦敦世博会的解说,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①当时的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②汽车成为最受瞩目的产品之一()

③此时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④美国因爆发未参加此次世博会()

⑤当时英国的城市面临着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2)1900年巴黎世博会可能出现的展品是(双选)

A.火车

B.白炽灯

C.米其林轮胎

D.蒸汽船

(3)综合性世博会一般5年举办一次,但在1908---1926年和1939年---1958年间,分别有18年和19年没有举办,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1970日本大阪世博会的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平”,你觉得当时有哪些推动世界和平的力量或趋势?

(5)从第一届综合性世博会到阿联酋迪拜世博会,举办国以及主题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时人眼中的义和团

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时人的眼中往往有不同的面貌与记载。义和团就是其中一例。

材料一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劳乃宣说:“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劳乃宣《奉案杂存》

材料二劫掠焚杀,逾土匪。

——遭到义和团围攻的北京西什库教堂主教樊国梁

材料三主张利用义和团的清朝大臣刚毅说:“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近代史资料丛刊》

材料四看其连日由各处所来之团民不下数万,多似乡愚务农之人,既不图名,又不为利,奋不顾身,置性命于战场,不约而同,万众一心;况只仇杀洋人与奉教之人,并不伤害良民;以此而论,似是仗义。若看其请神附体,张势作威,断无聪明正直之神,而附形于腌脏愚昧之体;以此而论,更焉有杀人放火之神灵者乎?又似匪徒煽惑扰乱耳。

——仲芳氏《庚子记事》(注:仲芳氏系北京平民,《庚子记事》是他的私人日记)

(1)简述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概述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中义和团的形象。

(3)导致上述三则材料中义和团不同形象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加以说明。

(4)从作者意图和史料性质的角度分析材料三的史料价值。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试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K12 小初高全学科精品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