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合成氨工艺复习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合成氨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矛盾,并说明工业上如何通过工艺条件优化解决这一矛盾。
答:合成氨反应(N?+3H??2NH?)为放热、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热力学上低温、高压有利于提高平衡氨浓度(如400℃、30MPa时平衡氨浓度约25%);但动力学上,低温会导致反应速率显著降低(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长),需高温促进反应。二者矛盾表现为:低温有利平衡但不利速率,高温有利速率但不利平衡。
工业上通过以下措施优化:①选择中温(400-500℃)作为操作温度,在平衡氨浓度与反应速率间取得平衡;②采用高压(15-30MPa)提高反应推动力,同时通过循环流程(未反应的H?、N?经分离后循环使用)弥补平衡转化率的不足;③使用高效铁基催化剂(如A110型,主活性组分为α-Fe,助催化剂含K?O、CaO、Al?O?等),降低反应活化能(从约335kJ/mol降至约167kJ/mol),显著提高低温下的反应速率。
2.原料气“精制”阶段需依次脱除哪些杂质?各步骤的主要反应或原理是什么?
答:原料气(H?、N?混合气)精制需脱除的杂质及对应步骤如下:
(1)脱硫:原料气(如煤制气或天然气重整气)含H?S、有机硫(如COS、CS?),需先脱除(硫会使合成氨催化剂永久中毒)。
-干法脱硫(如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表面的活性位点吸附H?S,反应式:H?S+C→C-S+H?(高温下部分分解);
-湿法脱硫(如ADA法):以蒽醌二磺酸钠(ADA)为催化剂,在碱性溶液中氧化H?S为单质硫:H?S+Na?CO?→NaHS+NaHCO?;2NaHS+O?→2NaOH+2S↓(ADA为载氧体)。
(2)一氧化碳变换:原料气中CO含量较高(如煤制气中CO约30-40%),需通过变换反应转化为CO?和H?(增加H?产量)。
-高变(350-550℃,Fe-Cr系催化剂):CO+H?O?CO?+H?(ΔH=-41.2kJ/mol);
-低变(180-280℃,Cu-Zn-Al系催化剂):进一步降低CO残留至0.3%以下。
(3)脱碳:脱除变换后的CO?(避免其与氨反应生成铵盐堵塞管道)。
-物理吸收(如低温甲醇洗):利用甲醇在低温(-50℃)下对CO?的高溶解度(1体积甲醇可溶4体积CO?),通过减压闪蒸再生;
-化学吸收(如热钾碱法):K?CO?溶液吸收CO?生成KHCO?,加热再生:K?CO?+CO?+H?O?2KHCO?(ΔH=+40.2kJ/mol)。
(4)深度净化(甲烷化或液氮洗):
-甲烷化(Ni系催化剂,300-400℃):残余CO、CO?与H?反应生成CH?(惰性气体):CO+3H?→CH?+H?O;CO?+4H?→CH?+2H?O(CO残留可降至10ppm以下);
-液氮洗(-196℃):利用液态氮的低温将H?、N?与CO、CH?等杂质分离(CO沸点-191.5℃,N?沸点-195.8℃,H?沸点-252.8℃),同时调整H?/N?比例至3:1(合成氨最佳氢氮比)。
3.合成氨催化剂(铁基)的主要组成、各组分作用及失活原因是什么?
答:(1)组成:以α-Fe为主活性组分(占90%以上),助催化剂包括Al?O?(2-4%)、K?O(0.5-1.5%)、CaO(1-3%)、MgO(0.5-1%)等。
(2)各组分作用:
-α-Fe:提供活性位点,N?在Fe表面解离吸附(速率控制步骤);
-Al?O?:作为结构助催化剂,抑制Fe晶粒烧结(高温下Fe易团聚,Al?O?分散在Fe晶粒间形成隔离层,稳定比表面积);
-K?O:电子助催化剂,向Fe传递电子(Fe的d轨道电子密度增加),削弱N≡N键的强度,促进N?解离;
-CaO:中和Al?O?的酸性(Al?O?易吸附H?O形成酸性位点,CaO作为碱性氧化物可抑制H?O吸附,避免催化剂水合失活);
-MgO:协同Al?O?增强结构稳定性,同时提高催化剂抗硫中毒能力。
(3)失活原因:
-中毒:硫(H?S、COS)、磷(PH?)等杂质与Fe活性位点结合,形成稳定的硫化物或磷化物(如FeS),覆盖活性表面;
-烧结:长期高温(550℃)下,Fe晶粒长大(比表面积从15m2/g降至5m2/g以下),活性位点减少;
-水合:原料气中带水(如压缩机密封泄漏),与K?O反应生成KOH(KOH易迁移至表面,覆盖活性位点);
-机械失活:催化剂床层压差过大(如粉尘堵塞)或频繁开停车导致颗粒破碎,床层阻力增加,反应效率下降。
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tp分析中的目标市场分析.pdf VIP
- G-J-B 1216-1991 电连接器接触件总规范.pdf VIP
- 小学三年级体育家长会发言稿(2篇).docx VIP
- 食品经营的许可培训.ppt VIP
- 《新干箱包 旅行箱包》.pdf VIP
- 2025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新高考作文升格技巧系列加讲解》课件.pptx VIP
- 遥感技术在地震领域的应用概要.ppt VIP
- A level 纯数 2020年夏季 AS真题试卷1(含答案)版本1 A level Pure Math 2020 Summer AS Past Exam Paper 1 (with answer).pdf VIP
-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五章--幼儿行为观察记录.ppt VIP
- 体育班家长会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