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铅锌矿预查地质报告
一、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采用了全面收集预查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重砂等各种大量信息;理解到预查区内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分布状况和矿石品位,物理成分,构造构造,自然类型和贫、富集特性;同步理解了水文地质环境等。通过大量槽探工作,使西藏自治区昌都江达铅矿预查获得了重大发现,已知14平方公里矿体规模达到大型(总储量达到1.8千万吨),获得333-334岩金资源量(3800公斤),银资源量(600万公斤),固定矿体七个成因型为火山岩浆积型,按其产出地貌单元可分为沿山坡铅矿带和河床流域边温坡铅矿带。
二、区域范畴及地理经济条件
预查区位与西藏与四川、青海交界处,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江达县管辖,探矿权区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2。26’00”~32。28’OO”;东经97。20’0O”~97。23’00”,面积为14km2,交通不甚以便,距公路四十余公里,从公路到矿区仅有简易小路可通往矿区
区内人烟稀少,重要居住在河谷地带,基本为藏民,以牧业为主。区内水利、森林及铜、铅、锌、砂金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三、以往地质工作限度
以往各勘查单位在预查区内工作限度不深,1965年----1970年间青海省地质测量队在完毕1:100万玉树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本区东北部进行了小比例尺路线穿越与普查找矿工作。此后西藏地质一大队对三江以北地区展开理解1:50万地质调查。90年代初由西藏区域地质大队完毕理解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近年来有不少地质队伍前去踏勘,但工作限度都不深。
四、预查工作程序及办法
1、在综合分析普查区已有合计成果资料基本上,结合近年来最新找矿及研究成果,总结该区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2、对成矿有利地带并开展1/1万地质调查及地表揭露工作。
3、评价区内找矿前景,圈定了进一步工作区域,提出了进一步工作建议。
4、工作布置
1)1/1万路线地质调查:在已知蚀变区进行,用于理解矿区基本地质状况并发现新铅矿(化)体。
2)探槽:对地表发现矿(化)体运用探槽进行初步揭露,探槽深度1-3米,共计1600多米长。
3)综合已有成果资料,与典型矿床对比,初步建立起了找矿标志和总结成矿规律,为下一步资源潜力评价提供理论根据。
5、工作办法及技术规定
5.11/10000万地质调查
通过填图,大体查明了矿区地层、构造与矿化带之间互有关系;理解矿区围岩蚀变特性、分布规律及重要控矿因素;研究地表矿体产状和变化。
5.1.2以地形、地貌为参照物,将1:10万地形图放大制成1:10000底图,并用GPs定位技术进行了校正。
5.1.3以地质观测线和观测点相结合办法进行填图。观测路线布置,实际操作中从垂直于重要岩层走向,采用以穿插法为主配合追索办法进行。地质观测点布置在有地质意义部位。点、线记录内容涉及:编号、位置、标高、枉质;基岩出.露状况、岩性、产状、构造特性、矿化特性、蚀变特性、标本样品编号、素描图、照片及其编号、点间关系及路线地质状况。
5.1.4、运用罗盘定向,GPS定观测点,点线精度按1:25000规范拟定,详细规定按《钢、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和《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执行。。
5.21/地质剖面测量
在矿区内,测制1/2000实测地质剖面1—2条,剖面位置安排在地层层序较全、相带较明显、构造简朴、接触关系和标志清晰、基岩出露较好地段。
用半仪器法测制,GPS定端点,罗盘定方位,测绳量距离。重点在于岩石地球化学样品采用和岩石蚀变矿化分带研究。地质观测记录和制图按《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和《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执行。
5.3槽探
5.3.1布置原则及施工规定
对已知矿体(带),进行初步揭露及对已知矿(化)体延伸方向上进行追索控制。、
探槽采用尽量垂直矿(化,)体走向,长度视矿化详细状况而定,部份地方揭穿了矿体顶、底板围岩。槽两壁坡角普通不不大于75。,槽底宽不少于O.6Om。
5.3.2编录规定。
(1)、所有探槽工程,坚持了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地质编录,槽探编录文字资料收集齐全,素描地质体轮廓等就地勾绘,保证地质编录客观真实性,禁止凭记忆在室内作文字记述或作图。
(2)、素描图以能清晰反映工程所揭示地质现象为原则,比例尺为1/1OO,均用米厘纸绘制。素描图上应描绘地质方面内容有:植物生长层及残坡积层;各种岩(石)层分界线;不同类型蚀变岩石分界线;围岩中矿化现象;矿体与围岩分界线,矿体厚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