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6届高三语文10月适应性月考(三)古诗鉴赏详解:高适《除夜作》.docxVIP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6届高三语文10月适应性月考(三)古诗鉴赏详解:高适《除夜作》.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大年三十晚上。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早岁家贫,客游梁宋,混迹渔樵之间,落魄失意,后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几年后,入河西节度幕,为哥舒翰掌书记。安史乱起,拜左拾遗,迁谏议大夫,出为淮南节度使。历官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高适为人务功名,尚节义,顾以安边自任。其诗雄健苍凉,气骨凛然。其边塞诗与岑参齐名,世称“高岑”,有《高常侍集》十卷。

旅馆:古代泛指供旅人住宿的房屋。近、现代专指营业性的供旅客住宿的地方。

寒灯:寒夜里的孤灯。多以形容孤寂、凄凉的环境。

客心:旅人之情,游子之思。客,自指,因身在客中。

何事:为何,何故。

凄然:凄悲、凄怆貌。

故乡:家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

千里: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霜鬓:两鬓的白发。霜,一作“愁”。

明朝: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译文】

我在除夕之夜写的诗

(唐)高适

面对旅馆的寒灯我独自不眠,旅居异地心情为何转为凄然?故乡亲人正思念千里外的我,明朝两鬓增添白发又是一年。

【鉴赏】

天宝九载(750年),高适四十六岁,刚刚考中进士不久,在封丘县尉的任上,年底到荒寒的蓟北送兵,除夕之夜于旅馆中作此诗。?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人们对这个传统佳节很多欢乐的记忆和想象,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夜却是另一种情景。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不觉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竟也变得“寒”气袭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寒灯只影自然难于入眠,更何况是除夕之夜。而“独不眠”自然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那更叫人难耐。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从而逼出下文。“客”是自指,因身在客中,故称“客”。究竟是什么使得诗人“转凄然”呢,当然还是除夜。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那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

读完一二句后,似乎感觉诗人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夕。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添新的白发。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这在古典诗歌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

总之,本诗的开篇就营造了一个凄冷孤寂的意境。次句转入自身直白凄然的内心世界。三句写乡思。末句“明朝又一年”点“除夜”之题,乡思之中更增岁月流逝、人生苦短之叹。高适诗风浑厚雄放,这首《除夜作》却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句华丽辞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的满腔真情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试题:

(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15~16题。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诗以“旅馆寒灯”开篇,氛围孤寂凄冷,符合羁旅情感基调。?

B.文诗以宏阔笔触开篇,既有天地浩阔之感,又有岁月流逝之叹。

C.高诗用“寒灯”烘托思乡之情,文诗以“挑灯”细写守岁传统。?

D.“故乡今夜思千里”是虚写,“无复屠苏梦”则是现实的表达。

16.两首诗均作于除夜,但在情感内涵和艺术表现上各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3分)(C项中,“文诗以‘挑灯’细写守岁传统”理解有误。文诗中的“挑灯夜未央”,并非为了描写守岁的传统习俗,而是表现诗人因国破家亡、身陷囹圄而彻夜难眠的孤寂和悲愤,与守岁无关。

16.(6分)①情感内涵不同:高诗主要抒发羁旅思乡之情。(1分)诗人年老客居,独对寒灯,对亲人无比思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