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中前人告诉我们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创造。
材料二:“当生命的意义与生存的手段重合,是至高的幸福”。——毕淑敏
作为人生的主角,对以上两则材料的现实意义,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
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材料解读
概念解读
“劳动”,是一个贯穿人类文明史的核心概念。《左传》中“人生在勤,勤则不匮”的
箴言,道出了劳动最原始而根本的价值——维系生存,创造物质财富。在甲骨文中,“勤”
字从堇从力,形象地表达了在艰难中用力劳作的含义。若放眼东西方语境,英文“labor”
与“work”的对比同样发人深省:“labor”源于拉丁文,多指奴役性、痛苦的劳作;而“work”
则指向创造性、有使命感的活动。这组词源对比,生动揭示了劳动在历史上就蕴含着消极被
迫与积极创造的双重可能。
中华传统劳动观中,“敬姜论劳逸”的典故尤为深刻。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文伯的母
亲敬姜亲自纺线,并教育已为高官的儿子:“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
忘善则恶心生。”她指出劳作能促进思考、滋养善心,将劳动视为修身之本。这种将劳动伦
理化的传统,在《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尚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等
经典中都有深刻体现,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独特的劳动哲学。
而毕淑敏所说的“当生命的意义与生存的手段重合,是至高的幸福”,则将劳动的内涵
提升到新高度。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幸福”源于自我决定论揭示的三大心理需求——当
劳动满足了个体的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时,便从外在强制转化为内在需要。正如马克
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的,“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
乐趣”。这种境界的实现,往往需要劳动者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都达到高度统一。
在新时代语境下,劳动形态正经历深刻转型,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特征:
创造性劳动:如算法工程师优化系统架构,其价值在于创新突破,推动科技进步。
情感性劳动:如心理咨询师提供情绪支持,其价值在于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
复合型劳动:如乡村主播既推广特产又传承文化,体现了劳动的多元价值,实现个人价
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智能型劳动:如AI训练师通过数据标注和模型优化,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展现人机协
作的新可能。
逐句解析
材料一:“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这句话揭示了劳动的基础价值——生存保障。在传统农耕社会,“春不耕,秋无获”道
出了劳动的必要性;在当代工业化、信息化社会,从外卖员的奔波到程序员的编码,从教师
的传道授业到医生的救死扶伤,劳动依然是“不匮”的基石,是个人生存和社会运转的基础。
更深层地,这句话还蕴含着劳动的社会价值和文明意义。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劳动不仅
是个体生存的手段,更是社会秩序的基石。《管子》说“仓廪实则知礼节”,揭示了物质基
础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王阳明提倡“事上磨炼”,强调在具体劳动实践中修养心性。这种
将劳动伦理化的传统,使劳动超越经济范畴,成为塑造人格、维系社会的重要途径。
从历史维度看,劳动形态经历了从农耕时代的手工劳动、工业时代的机器劳动到智能
时代的数字劳动的演进。在这一过程中,清华大学李义天教授提出的劳动美德塑造理论颇具
启发意义:劳动在技艺追求中培育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分工协作中培育团结
互助、诚实守信的团队意识;在按劳分配中培育公平正义、互相尊重的平等观念。这些美德
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个人成长,也有助于社会和谐。
材料二:“当生命的意义与生存的手段重合,是至高的幸福。”
毕淑敏的这句话揭示了劳动的升华价值——实现意义。这种“重合”体现为三个层次:
职业与志业的合一:如袁隆平躬耕田野,既是职业更是“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志业;
如屠呦呦数十载潜心研究,将科学探索与治病救人的使命完美结合。
技能与创造的统一:如故宫文物修复师,在技艺传承中实现文明接力;如大国工匠在精
密制造中追求极致,将普通工作升华为艺术创造。
个人与时代的契合:如张桂梅坚守山区教育,将个人劳动融入时代使命;如黄文秀投身
乡村振兴,用青春书写时代答卷。
值得深思的是,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认知兴趣理论为理解这种“重合”提供了新视角。
他将人类活动区分为“劳动”(工具性行动)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解决问题(2) 》 教学设计_可搜索.pdf
- 2025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用乘法口诀求商(2) 》 教学设计_可搜索.pdf
- 2025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解决连减问题》 教学设计_可搜索.pdf
- 2025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_可搜索.pdf
- 2025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1《乘加乘减》核心素养教学设计_可搜索.pdf
- 2025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2《除减混合运算》核心素养教学设计_可搜索.pdf
- 2025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3《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核心素养教学设计_可搜索.pdf
- 2025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乘加乘减》 教学设计_可搜索.pdf
- 2025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除减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_可搜索.pdf
- 2026年中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艾青诗选》知识梳理及专题训练_可搜索.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