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认知先行:理解报警器的安全密码演讲人
01认知先行:理解报警器的安全密码02应对有法:构建听-看-做三阶行动指南03演练为基:通过三阶演练法实现能力迁移04情感护航:在安全教育中渗透生命关怀05总结:让安全意识成为幼儿的第二本能目录
2025幼儿园健康课报警器响了怎么办课件
作为一名深耕学前教育12年的幼儿园保健教师,我始终记得第一次带小班孩子面对消防演练时的场景——尖锐的警报声刚响起,有孩子吓得缩进角落,有孩子抱着我的腿哭,还有孩子好奇地追着保安叔叔跑。那一刻我深刻意识到:对幼儿进行报警器响了怎么办的专题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而是关乎生命安全的启蒙课。今天,我们将从认知-应对-演练-升华四个维度,系统梳理这一主题的教学要点。
01认知先行:理解报警器的安全密码
认知先行:理解报警器的安全密码要让幼儿从容应对警报,首先要建立对报警器的科学认知。幼儿园常见的报警器主要有三类,每类都有独特的语言密码。
1消防报警器:守护生命的红色哨兵在幼儿园走廊、活动室天花板上,我们常能看到红色的圆形装置,这就是消防报警器。它的声音密码是持续的呜——呜——长鸣声,类似救护车但更尖锐。我曾带大班孩子观察过消防控制室的监控屏:当某个教室温度异常升高或烟雾浓度超标时,对应的报警器会闪烁红光并触发警报。2023年我园进行消防系统升级时,工程师特别演示了烟感测试——用模拟烟雾靠近探头,3秒内警报就响了,孩子们惊呼:原来它像小鼻子一样会闻烟味!
2防暴报警器:护卫安全的金色盾牌这类报警器多安装在门卫室、园长室等关键位置,外观通常是黄色或金色的紧急按钮。它的触发密码是遇到陌生人强行闯入、威胁幼儿安全等紧急情况时,成人快速按下按钮。去年秋季学期,我们联合辖区派出所开展防暴演练,当歹徒试图翻越围墙时,保安师傅3秒内按下防暴警报,刺耳的滴滴——短促警报声立刻响彻全园,派出所民警2分钟内就赶到现场。这次演练后,孩子们记住了:金色按钮是大人保护我们的秘密武器。
3健康监测报警器:关注成长的绿色管家随着幼儿园卫生保健信息化升级,越来越多园所配备了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比如体温监测门的声音密码是嘀——体温正常或嘀——体温异常的提示音;晨检机器人检测到口腔疱疹时会发出叮——需要复检的警报。上周我在大班开展健康课,用晨检机器人现场演示:当模拟小朋额头温度37.8℃时,机器立即发出警报并显示体温偏高,孩子们围过来观察屏幕,纷纷说:原来它比保健老师的温度计还厉害!
通过实物观察、情景演示、互动问答,幼儿能逐步建立报警器=安全信号的正向认知,这是后续应对行为的心理基础。
02应对有法:构建听-看-做三阶行动指南
应对有法:构建听-看-做三阶行动指南当警报响起时,幼儿需要完成接收信号-判断类型-执行动作的完整反应链。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具有初步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目标,我们将应对流程拆解为三个关键步骤。
1第一步:听——快速识别警报类型这是最关键的信息接收环节。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警报的三要素:
音高:消防警报音调较高(约1000Hz),防暴警报较低沉(约500Hz);
节奏:消防警报是连续长鸣(间隔1秒),健康监测警报多为单声短鸣(间隔2秒);
伴随提示:消防警报常伴随广播全体师生请注意,现在进行消防疏散演练,健康监测警报会同步显示异常数据。
去年冬季演练中,中班有位小朋友听到警报后说:老师,这个声音和上次消防演练一样尖!这说明日常的声音辨识训练已初见成效。教师可通过听声音猜类型的游戏(使用真实警报录音),帮助幼儿建立条件反射。
2第二步:看——观察环境与指令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被声音吸引,此时需要教师用提示性语言引导观察:小耳朵听到了,小眼睛快看哪里?重点观察三个方向:
教师手势:主班教师会举起疏散或原地避险的指示牌(提前在班级约定的符号);
安全标识:走廊的疏散指示灯会亮起绿色箭头,引导撤离方向;
同伴行为: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可通过小班长示范带动集体行动。
我在实践中发现,3岁幼儿需要具体的视觉提示(如教师举着跟我走的卡通手偶),4-5岁幼儿能理解简单的符号指令,5-6岁幼儿则可以自主观察环境标识。
3第三步:做——执行标准化安全动作根据警报类型不同,做的具体内容分为两类:
3第三步:做——执行标准化安全动作3.1需撤离的警报(如消防、地震)姿势:弯腰低姿(身高1米以下幼儿无需刻意弯腰,保持自然行走即可),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小班可用口罩替代);
顺序:按小组排队法(日常活动已固定的4人小组),前一名幼儿拉后一名幼儿的衣角,形成小火车;
路线:严格按照班级固定疏散路线(提前绘制《班级安全地图》贴在教室门口),避开楼梯扶手(防摔倒)、电梯(防困梯);
终点:到达操场集合点后,原地蹲下抱头,等待教师清点人数(可用报数法:1组1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