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一语文《苏武传》教学教案
高一语文《苏武传》教学教案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苏武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课时:3课时
-课型:文言文讲读课
-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教材分析:《苏武传》是《汉书》中的名篇,以生动传神的笔触刻画了苏武出使匈奴、持节不屈的英雄形象。作为传记类文本,它兼具叙事性、文学性与思想性,既是文言字词积累的重要载体,也是引导学生理解“家国情怀”“民族气节”的经典素材。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初步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传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的深层分析及文化内涵的挖掘仍需引导。他们对历史故事兴趣浓厚,但对汉匈关系、儒家思想等背景知识了解不足,需补充相关资料以帮助理解文本。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如“栘中厩监”“旃毛”“啮雪”“武益愈”等)、虚词(如“乃”“因”“以”“之”等)及特殊句式(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
2.梳理课文叙事脉络,把握苏武出使匈奴的完整经历(出使被扣→卫律劝降→李陵劝降→北海牧羊→回国封赏)。
3.分析传记的叙事艺术(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等)及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法、圈点勾画法,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法,分析苏武的性格特征及精神内涵。
3.通过拓展阅读(如《资治通鉴》相关记载、后世诗词),理解苏武形象的演变与时代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苏武“忠君爱国”“坚韧不屈”的精神,理解“气节”的当代价值。
2.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培养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理解传记的叙事艺术。
-难点:把握苏武行为背后的文化内涵(儒家思想、民族气节);探讨“忠君”与“爱国”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文言知识、历史背景。
-讨论法:组织小组探究人物形象与精神内涵。
-情境创设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增强代入感。
-拓展延伸法:补充相关史料与文学作品,丰富文本解读维度。
五、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苏武牧羊》图片、汉匈关系地图、《汉书》简介、相关诗词等);准备预习学案(文言字词梳理、背景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查阅苏武的相关史料,了解汉匈时代背景。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文言疏通,梳理情节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图片:苏武牧羊图(手持汉节,立于风雪中),播放《苏武牧羊》古筝曲。
-提问:“同学们,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他在做什么?为什么他会在荒无人烟的北海牧羊?”(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是苏武,西汉时期的外交官,出使匈奴被扣留19年,历经磨难却始终持节不屈。今天,让我们走进《苏武传》,感受这位英雄的风骨。”
(二)背景介绍(10分钟)
-时代背景:汉武帝时期,匈奴频繁侵扰边境,汉匈关系紧张。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单于(且鞮侯单于)即位,恐汉朝袭击,主动示好,送还汉朝使节,并派遣使者请求和亲。汉武帝为回应善意,派苏武率领百余人出使匈奴,送还被扣留的使者。
-作者与作品:班固(32-92年),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苏武传》是《汉书·李广苏建传》的节选,详细记载了苏武出使匈奴的经过。
(三)文言知识梳理(20分钟)
-学生分组展示预习成果,教师补充强调重点字词:
-通假字:“畔”通“叛”(“畔主背亲”,“啮雪与旃毛并咽之”中的“旃”通“毡”)。
-一词多义:
-“益”:①更加(“武益愈”);②越发(“单于益骄”)。
-“因”:①趁机(“因谓武曰”);②于是(“因大笑”)。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杖汉节牧羊”(“杖”:拄着);“其一人夜亡”(“夜”:在夜里)。
-形容词作动词:“宜皆降之”(“降”:使……投降)。
-特殊句式:
-被动句:“见犯乃死,重负国”(“见犯”:被侵犯);“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被动句省略“于”)。
-宾语前置:“何为?”(“为何”);“子卿尚复谁为乎?”(“为谁”)。
(四)情节梳理(10分钟)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公共基础辅警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乳腺癌肺转移护理与抢救.pptx VIP
- 通信原理实用教程——使用MATLAB仿真与分析向军习题答案.pdf VIP
- T_GDACM 0132-2024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牛角罐疗法.docx
- 云内国六发动机培训课件.pptx VIP
- GB55023-2022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PPT课件.pptx VIP
- 六层联体宿舍楼(土建及装饰)基于BIM的招标控制价的编制.docx VIP
- 2026年度江铜宏源铜业有限公司招聘2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工程伦理》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电工学实验(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课程ID:1465997175).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