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主讲:朱永强

五脏风寒五脏中风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一)肝中风者,头目瞤,两胁痛,行常傴,令人嗜甘。(四)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八)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瞤瞤而短气。(十三)

五脏中寒肺中寒,吐浊涕。(二)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脉经、千金云:时盗汗,咳,食已吐其汗。(五)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噉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九)

五脏病证治举例肝着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臣亿等校诸本旋覆花汤方,皆同。(七)旋覆花汤方: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提要】本条论述肝着的证治。【释义】风寒之邪肝之经脉气血郁滞(常欲蹈胸)情志不遂病在气分——热饮可通——故但欲饮热肝着病久及血——经脉凝瘀——旋覆花汤主之

【治则】行气活血,通阳散结。【方药】旋覆花汤。旋覆花——微咸性温,理气舒郁,宽胸开结,善通肝络而行气散结降逆葱——芳香宣浊开痹,辛温通阳散结新绛——入血行血而散瘀?

【方歌】《金匮方歌括》1肝着之人欲蹈胸,热汤一饮便轻松。2覆花三两葱十四,新绛通行少许从。3

脾约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博,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十五)麻子仁丸方: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一斤大黄一斤厚朴一尺杏仁一升上六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饮服十九,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本条论述脾约的病机和证治。浮(举之有余,为阳脉)——主胃热盛,胃阴伤,不转输于脾趺阳脉涩(艰涩不利,为阴脉)——主脾阴虚,不为胃行其津液【提要】【释义】

【治则】润肠通便。【方药】麻子仁丸。大黄小承气汤厚朴行气通便,清泄胃热枳实麻子仁——润肠滋燥,通淋活血芍药——养阴和血,柔肝清热,防肝木克土杏仁——肃利肺气,助大肠传导蜜——甘缓补中,滋阴润燥

2020【方歌】《金匮方歌括》012021一升杏子二升麻,枳芍半斤效可夸。022022黄朴一斤丸饮下,缓通脾约是专家。03着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十六)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05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病因【提要】本条论肾着病的成因和证治。【释义】身劳汗出衣里冷湿病位:病属下焦——肾之外府——腰久久得之

【释义】01寒湿束腰府,阳郁不行——腰重浊如带五千02钱,形如水肿03阳郁寒湿盛——腰中冷,如坐水中,甚则冷痛04湿未化热——口不渴05寒湿未累及胃——饮食如故06肾气未伤,开合正常——小便自利07

腰冷溶溶坐水泉,腹中如带五千钱。贰【方歌】《金匮方歌括》壹术甘二两姜苓四,寒湿同祛岂偶然。叁

心伤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脏伤所致也。(十)

癫狂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十二)

三焦病证举例三焦竭部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十八)热在三焦与大小肠寒热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十九)

积、聚、谷气问曰: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二十)

肺死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三)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六)心死脏,浮之实如丸豆,按之益躁急者死。(十一)脾死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臣亿等祥五脏中各有中风中寒,今脾只载中风,肾中风中寒俱不记载,以古文简乱极多,去古既远,无它可以补缀也。(十四)肾死脏,浮之坚,按之乱如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十七)五、五脏死脉

1、字体安装与设置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替换这

文档评论(0)

8d7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