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①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第29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与蔺相如》)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所谓】所说的。①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所在】到处。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第30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九、【为】(一)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③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④仆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⑤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六国论》)2.表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①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第31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表对象,“给”“替”。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与蔺相如》)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与蔺相如》)③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4.表对象,“对”“向”。①为之奈何?(《鸿门宴》)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二)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可译作“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垓下之战》)*第32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①冰,水为(结成)之而寒于水。(《劝学》)②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③卒相与欢,为(成为)刎颈之交。(《廉颇与蔺相如》)④今日嬴之为(难为)公子亦足矣。(《窃符救赵》)⑤圣人之所以为(成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成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⑥为(治理)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⑦吾所以为(做)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与蔺相如》)⑧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担任)相,珍宝尽有之。(《鸿门宴》)*第33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以为,认为。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3.判断词,是。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四)名词,行为,作为。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第34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十、【焉】(一)代词。1.相当于“之”。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③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石钟山记》)2.哪里,怎么。①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②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清而不肯,焉能行之?”(《史记·甘罗》)*第35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