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为了忘却的记念》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VIP

6.2《为了忘却的记念》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2《为了忘却的记念》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为了忘却的记念》标题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鲁迅真的想忘记左联五烈士,以摆脱长久的悲痛折磨

B.“忘却”是表象,实质是化悲痛为力量,以更坚定的姿态继续战斗

C.标题矛盾,体现鲁迅在悲痛与超脱之间的犹豫与彷徨

D.强调时间能冲淡记忆,呼吁人们不必长久沉浸于悲伤

2.下列语句中,与课文中鲁迅对青年烈士的情感基调最契合的一项是()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下列对课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记念”为线索,串联回忆与议论,情感深沉而克制

B.多处引用诗句,既丰富文本内涵,又强化情感表达

C.语言直白浅露,不加修饰,以平实叙述传递悲痛之情

D.回忆片段与现实感慨交织,体现“形散神聚”的特点

4.下列对课文中“我懂得了”的内涵解读,最全面的一项是()

A.懂得了向子期《思旧赋》篇幅简短是因内容空洞

B.懂得了反动统治的残酷,使进步文人“没有写处”的无奈

C.懂得了青年烈士牺牲的价值,坚定了继续斗争的决心

D.既懂反动统治的残暴,又明文人发声的艰难与责任

5.下列对课文中“柔石的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迂”体现柔石单纯善良、待人真诚的性格特点

B.鲁迅用“迂”表达对柔石的喜爱与惋惜,情感含蓄

C.“迂”说明柔石缺乏斗争经验,是其牺牲的主要原因

D.以“迂”反衬反动势力的阴险狡诈,凸显悲剧性

6.下列对课文情感脉络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悲痛难耐→决心忘却→愤怒批判→重拾斗志

B.故作超脱→回忆往事→悲痛爆发→化悲痛为力量

C.冷漠旁观→触动真情→愤怒控诉→消极避世

D.麻木不仁→幡然醒悟→悲痛悼念→茫然无措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于1933年2月写下的一篇纪念性散文,收录于《南腔北调集》。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与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黑暗社会现实紧密相连——193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左联五烈士”惨案。当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作为进步文学团体,积极传播革命思想,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成为反动势力的眼中钉。1931年1月17日,左联成员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等五位青年作家,因从事革命文艺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同年2月7日夜,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被秘密枪杀,年仅20多岁的冯铿更是五位烈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惨案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严密的文化专制,严禁报刊报道相关消息,试图掩盖这一血腥暴行。当时的上海报章或“不敢载”,或“不愿载”,或“不屑载”,只有《文艺新闻》以“隐约其辞”的方式进行了零星报道。鲁迅作为左联的重要发起人之一,与五位烈士有着深厚的交往与情谊。柔石不仅是鲁迅的学生与助手,更是他“唯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殷夫才华横溢,其诗歌充满革命激情,与鲁迅往来密切。烈士们的牺牲,给鲁迅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与愤怒,但在反动势力的高压下,他无法公开、直接地抒发情感,只能以曲折隐晦的笔法进行悼念与控诉。

1933年2月,距离五烈士牺牲已近两年,鲁迅在悲愤的压抑中“沉静下去”,但烈士的身影与精神始终萦绕心头,“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他深知,单纯沉浸于悲痛无济于事,真正的纪念是将悲痛转化为战斗的力量,于是写下这篇《为了忘却的记念》。标题中的“忘却”并非真的遗忘,而是“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以便“更奋然而前行”;“记念”则是对烈士最好的告慰,是对反动势力最有力的反击。

这篇文章既是鲁迅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更是革命文艺战士的战斗檄文。它以个人化的回忆为切入点,通过对烈士生平事迹的片段式叙述,展现了青年作家的革命精神与人格魅力;同时,以强烈的批判笔触,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下劣凶残”的本质与文化专制的残酷,表达了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篇文章不仅打破了反动势力的舆论封锁,更激励了无数进步青年接过烈士的旗帜,继续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兼具情感价值与思想价值的经典之作。

注释:①左联五烈士: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五位左翼作家。②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成立的进步文学团体。③向子期《思旧赋》:西晋向秀悼念好友嵇康、吕安的赋作,因时局所限篇幅简短。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

文档评论(0)

绝情狼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6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