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森林-城镇交界域森林植被可燃物调控技术指南
森林-城镇交界域(Wildland-UrbanInterface,简称WUI)是森林生态系统与城镇建设区相互渗透、交错分布的过渡区域,具有人口密集、基础设施集中、森林植被与人类活动高度交织的特点。该区域森林火灾风险因可燃物分布的复杂性显著提升,既需通过可燃物调控降低火险,又需兼顾生态功能保护与景观协调性。以下从调控目标、技术体系、操作规范及长效管理四方面,系统阐述WUI森林植被可燃物调控技术要点。
一、调控目标与基础认知
WUI可燃物调控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可燃物的数量、分布及燃烧特性,切断火蔓延路径,降低高强度火灾发生概率,同时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与服务功能。具体需实现以下子目标:
1.降低可燃物载量:将地表及垂直空间可燃物总载量控制在安全阈值内(核心区≤8t/ha,缓冲隔离区≤12t/ha,背景林区≤15t/ha),避免连续高载量引发树冠火或地表大火。
2.阻断火蔓延连续性:通过调整可燃物水平与垂直分布,打破地表火-灌木火-树冠火的传导链条,重点控制地表可燃物层(厚度≤5cm)、灌木层(高度≤1.5m,盖度≤30%)与乔木下层枝条(枝下高≥2m)的连通性。
3.优化可燃物燃烧特性:减少易燃物种(如松属、柏木等油脂类植物)的比例,增加难燃物种(如木荷、火力楠、珊瑚树等含水量高、热值低的阔叶树种)的配置,降低整体燃烧强度。
4.保护生态与景观功能:保留枯立木、倒木等关键生境要素(每公顷保留≥5株枯立木,倒木长度≥2m、直径≥10cm的保留量≤30m3/ha),维持生物多样性;兼顾城镇景观需求,保留具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植物,避免调控后植被景观破碎化。
二、分区分类调控技术体系
根据WUI内人类活动强度、火灾影响范围及植被类型差异,将区域划分为核心防护区(距城镇建筑500m内)、缓冲隔离区(500-2000m)、背景林区(2000m外)三类,实施差异化调控策略。
(一)核心防护区调控技术
核心防护区直接毗邻城镇建筑,是火灾威胁最敏感的区域,需采取高强度、精细化调控措施,重点清除高风险可燃物。
1.地表可燃物处理
-机械清理:使用割灌机、粉碎机清除地表枯枝落叶、草本植物及半腐殖质层,保留厚度≤3cm的腐殖质层以维持土壤保水功能。清理范围需延伸至建筑周边30m内,形成“零火险带”;30-500m范围内,按每100m设置宽度≥20m的间隔带,间隔带内地表可燃物载量≤5t/ha。
-生物调控:在坡度≤15°的平缓区域,可引入小型食草动物(如山羊)进行季节性放牧(4-10月),控制禾本科、菊科等易燃草本植物生长,放牧密度≤2只/ha,避免过度啃食导致水土流失。
-人工堆腐:将清理出的枯枝落叶集中堆置于背风、远离建筑的低洼地(距建筑≥100m),通过覆盖塑料膜(厚度≥0.1mm)加速腐解,堆体高度≤1.5m、宽度≤3m,定期翻堆(每2周1次)以控制发酵温度(≤60℃),防止自燃。
2.垂直空间可燃物控制
-灌木层修剪:对高度>1.5m的灌木(如杜鹃、柃木)进行截干处理,保留基径以上30-50cm的萌蘖枝,修剪后灌丛盖度≤20%;对易燃灌木(如马桑、乌饭树)采取间伐措施,保留密度≤800株/ha。
-乔木修枝:对胸径>10cm的乔木(如马尾松、杉木)进行下层枝条修剪,枝下高需≥2m(针叶树)或≥1.5m(阔叶树),修剪时保留主枝数量的60%-70%,避免影响树木生长;修剪后的枝条需及时运离现场或粉碎还田(粉碎粒径≤5cm)。
3.易燃物种替代
在林缘、道路两侧等易火部位,逐步替换易燃针叶树种(如黑松)为难燃阔叶树种(如木荷、青冈栎),采用“带状更替”方式(带宽5-10m),每公顷补植难燃树种≥300株,形成宽度≥50m的“阻火林带”。
(二)缓冲隔离区调控技术
缓冲隔离区是核心防护区与背景林区的过渡带,需通过结构调整降低火蔓延速度,同时兼顾生态恢复功能。
1.可燃物水平分布优化
-间隔带设置:沿等高线或道路、溪流等自然阻隔,设置宽度≥50m的“低燃阻间隔带”,带内保留阔叶树种(占比≥70%),清除针叶树萌蘖及易燃灌木,地表可燃物载量控制在8-10t/ha。
-群团状分布改造:将连续分布的易燃纯林(如马尾松林)改造为“针叶群团+阔叶斑块”结构,每个针叶群团面积≤0.5ha,群团间由宽度≥10m的阔叶斑块(木荷、枫香等)分隔,降低火蔓延的连续性。
2.计划烧除应用
选择早春(2-3月)或晚秋(10-11月)进行低强度计划烧除,烧除条件需满足:连续3日无降水,空气湿度40%-60%,风速≤3m/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VIP
- 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pdf VIP
- 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与研究.pdf VIP
- 2025幼儿园《防拐骗》安全教育ppt完整版.pptx VIP
- ZXDU CSU500B(SV1.12.01)监控单元 用户指导.pdf
- VDA6.3.-2023过程审核培训教材.pdf VIP
- T-CECS 1049-2022 隧道衬砌拱顶带模注浆材料应用技术规程.docx VIP
- 安全生产法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完整版中小学《文明礼仪主题教育》主题班会课件PPT.pptx VIP
- 广日G·Fre 载货电梯维修手册.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