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春风拂柳寄哀思,慎终追远念亲恩。清明节作为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重孝”的文化基因,也凝结着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保护要求提升、文明观念不断深化,传统祭祀方式中的焚烧纸钱、燃放鞭炮、铺张攀比等行为,不仅加剧了环境污染、埋下安全隐患,更与新时代倡导的绿色、节俭、人文理念渐行渐远。值此2025年清明之际,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文明新风尚,我们向全体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倡导生态安葬,让生命回归自然之美

生命源于自然,终将归于自然。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节地生态安葬改革,通过政策引导、补贴激励、设施完善,已建成32处生态安葬示范园,累计安葬1.2万例,节地率达85%以上。我们倡议:

-主动选择树葬、海葬、花坛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方式,以松柏为邻、以鲜花为伴,让亲人融入山川湖海,化作春风细雨继续守护人间。2025年,我市将对选择生态安葬的家庭给予5000元专项补贴,并为逝者建立“云端纪念林”,通过二维码扫描即可查看生平故事、种植成长记录,让追思更具温度。

-积极参与骨灰撒海、集体花坛葬等公益活动。今年4月8日至15日,市民政局将联合市海洋局开展“海韵追思”公益撒海活动,提供免费船只、纪念证书及后续线上祭扫服务,报名通道已在“市民政服务”微信公众号开通,欢迎有意愿的家庭咨询参与。

-妥善处理散埋乱葬问题。对于农村地区未进入公墓的零散坟墓,可自愿申请迁入公益性生态墓园,或通过“墓碑微型化改造+周边绿植覆盖”方式进行生态化整治,既保留追思载体,又减少土地资源占用。

二、践行绿色祭扫,让追思告别烟火缭绕

清明本是踏青时,何须烟火扰清宁。据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往年清明期间,我市部分区域PM2.5浓度较日常升高3-5倍,因焚烧纸钱引发的火情年均达27起,其中90%发生在山林、小区绿化带等敏感区域。我们倡议:

-以“鲜花换纸钱”,用百合、菊花、满天星等素色鲜花替代焚烧祭品,既符合传统“献花寄情”的文化内涵,又避免烟雾污染。今年清明期间,全市127个公墓、32个社区服务中心将设置“鲜花兑换点”,市民可凭废旧纸钱、香烛兑换鲜花一束(每束10支),兑换所得旧物将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推广“时空信箱”“思念卡片”等低碳形式。在公墓园区设置“追思留言墙”,用手写书信、照片打印、语音录制等方式传递思念;在家中设立“家庭纪念角”,摆放逝者生前物品、手写信件,通过整理老照片、讲述家族故事等方式,让追思更私密、更温馨。

-错峰避峰祭扫,降低安全风险。建议选择4月4日前、4月6日后的“非高峰日”前往墓园,避开7:00-10:00的人流高峰;驾驶车辆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引导,不在墓园周边道路随意停放;携带儿童、老人的家庭建议乘坐“清明祭扫专线公交”(今年新增15条线路,覆盖90%以上墓园),既便捷又环保。

三、创新数字祭祀,让思念跨越时空界限

科技的温度,在于让情感连接更无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市已建成“云祭扫”平台(),累计为23万个家庭提供线上服务,其中外地用户占比达41%。我们倡议:

-善用“云端纪念馆”。通过上传逝者照片、生平简介、音视频资料,创建个性化电子纪念馆,支持家属在线献花、点烛、留言,还可设置“纪念提醒”功能,在忌日、生日等特殊节点自动推送通知,让思念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今年平台新增“AI语音复刻”功能,可通过家属提供的逝者录音,生成近似原声的语音祝福,为追思增添温暖记忆。

-参与“虚拟实景祭扫”。依托VR技术,我市重点墓园已完成3D实景建模,用户佩戴VR设备即可“身临其境”游览墓园,在虚拟场景中擦拭墓碑、摆放祭品、行鞠躬礼,场景还原度达95%以上,操作界面简单易懂,特别适合外地游子、行动不便的老人使用。

-警惕“网络祭祀”陷阱。选择官方认证的正规平台,切勿轻信“代烧高香”“网上做法事”等收费服务,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如遇可疑链接或诈骗信息,可拨打市民政局监督电话(020举报。

四、传承文化内核,让孝道回归精神本源

祭祀的意义,不在于形式的繁复,而在于情感的传承。我们倡议:

-挖掘家族文化记忆。利用清明契机,组织家族成员共同整理家谱、编写《家族故事集》,邀请长辈讲述家族历史、先辈事迹,让年轻一代更深刻理解“根”的意义。今年市图书馆将举办“清明话家史”主题展览,征集100个家庭的老物件、老照片,欢迎市民投稿参与。

-弘扬节俭追思新风。摒弃“攀比式祭祀”,不购买豪华纸扎、天价祭品,不搞大操大办的“祭祀宴”。据统计,我市家庭平均清明祭祀支出已从2019年的1200元降至2024年的580元,其中

文档评论(0)

173****0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