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强基”四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何去何从?
2024年6月,首届参与“强基计划”的学生迎来毕业季。2020年1月,教育部发文,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即“强基计划”),旨在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按照文件要求,“强基计划”将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目前,“强基计划”已落地四年,试点高校从最初的36所扩大到39所,覆盖了所有原“985”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报名热度再次高涨,约92万人次挤进这一赛道。四年来,试点高校围绕“强基计划”展开各种教育改革尝试。但笔者发现,不同高校的实践效果差异不小。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指出,“强基”四年,需要对整套制度有更深入的思考:如何在遵循拔尖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制度稳定性与学生自由发展的统一?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该何去何从?
“让西红柿的汁儿浸到鸡蛋里”
近几十年,国内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经历了多轮探索。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设立第一个“少年班”。2009年到2018年,“珠峰计划1.0”和“珠峰计划2.0”先后启动,它们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两个版本。
不同培养项目的具体做法虽有差异,但各高校实际上一直沿着两条主线不断改革:一是聚焦于训练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二是强调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学科交叉素养。“强基计划”强调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解决“卡脖子”难题,因此更需要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王瓒是一所知名“双一流”大学的文科学院管理者,参与了该校文科“强基”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他说,“强基计划”的“基”就像一棵树的根系,伸展出去才能吸收更多阳光与雨露,但现实是,国内高校“强基计划”对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大多仍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旧有人才培养格局中进行,很多制度惯性短期内难以改变。
在教育部指定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中,古文字学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古文字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该学科集文字、文献、文学、文化为一体;另一方面,古文字不是学科目录里的一、二级学科,过去只是—个细分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少数院校有研究生培养。因此,相比一些体系完备的传统学科,古文字学是最适合被“重构”的学科。
但现实是,多数高校的古文字“强基”班被放在中文系之下,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师资以中文系为主导。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多数学校只是在原本中文系的模块中加入几门古文字专业课,形成一个“拼盘”。
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交叉模块,是“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常见做法。但中国人民大学书院建设与管理中心副主任华建光指出,真正的交叉,不仅是在培养方案中容纳不同学科的课程,更是要求课程和课程间形成关联,不同学科老师间形成配合,同一门交叉课程内部还要实现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的交叉。“交叉培养的课程体系,稍有不慎就会沦为‘拼盘’,就像是厨艺不到位的西红柿炒鸡蛋,把西红柿炒好,把鸡蛋炒好,然后盛在一个盘子里。真正的交叉是让西红柿的汁儿浸到鸡蛋里,鸡蛋的香味染到西红柿上。”他说。
但是,由于制度惯性,学院间的边界很难被打破,师资共享、课程打通是关键难点。王瓒指出,要想真正把“强基计划”做好,需要有一个超越学院的实体机构去统筹安排培养方案。
在清华大学,打破“舒适区”的方式是成立新的培养机构—书院。2020年,清华大学成立致理、日新、未央、行健和探微五大书院,其中有三个书院专门探索理工交叉培养。清华大学所有“强基”生的学籍统一归入书院,整个本科培养阶段由书院负责。五个书院均成立了跨专业的教学委员会,与相关备专业院系协同制定培养方案。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说,书院与学院最大的不同是以学生培养为唯一宗旨,不需要承担学科建设任务。书院没有自己的专任教师,但可以调度全校资源。
但是,在一些学校,书院只是学生在本科低年级时的过渡性培养平台,本科生真正的培养权依然在学院手中。王瓒还注意到,2017年高校大类招生改革后,由于学生大二才分流至各学院,使学院容易产生“没有学生的焦虑”。“强基计划”入校即分专业,很多学院将其作为提前锁定“人头”的一种方式,招生时很积极,但后续培养没有跟上。
直到2023年6月,所有关于转段的政策才尘埃落定。
转段,是“强基计划”的专有名词,指学生从本科顺利转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新叫法背后,体现出拔尖人才贯通化培养的应有之义。在多数“强基计划”试点高校,转段的本质是通过保研实现人才的贯通化培养。
从2023年年底各高校陆续公布的转段结果看,首届“强基”生的整体转段比例在60%至90%,中国农业大学与大连理工大学的部分专业达到了100%,东南大学、四川大学与厦门大学等在90%之上,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转段率约在70%,这是一组很亮眼的数据。但转段率真的是越高越好吗?
在转段政策落地前的几个月里,国内某顶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