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发展历史.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节盆景简史

一、盆景的起源

盆景起源于我国。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了植物盆栽。考古人员在浙江余

姚河姆渡考古时就发现了7000年前的陶片上

绘有盆栽万年青图案。

商周、秦汉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25年),不仅有草本盆栽,还有了木本盆栽。

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到中国来,就采用了盆裁石榴的方法。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木本植物盆栽。这个时期不仅有了观赏植物的栽培,还模仿自然山水,进行造园。创造自然山水园林,可以说是盆景艺术产生的前奏。

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出现了“缶景”。说明此时盆栽已由原始盆栽向艺术盆栽过渡。

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盆栽逐渐普及。士大大阶层追求隐逸的风气,他们视山

林为乐士,以隐居为清高,将理想的生活与山林之秀美结合起来。这种风气,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也为盆景艺术产生和形成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梁代萧子显在《南齐书》中提到“会稀剡县刻石山相传为名”。此虽末写明盆钵,几架等内容,但从词义上不难看出,那时已有加工的假山石,这说明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山水盆景中假山石的艺术加工。虽然当时加工的山石还只是工艺品,但这就是我国山水盆景的维形,由此推断山水盆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隋代(公元581-618年),文化艺术逐渐繁荣,山水画初兴,增强了山水园林意境的表现,这对盆景艺术的形成又是一大促进。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已有了制作假山和模仿山林景色的工艺品,有了植物、盆钵、几架三位一体的盆栽及其墓壁绘画。

二、盆景艺术的形成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封建社会之盛世,在文化艺术方面也取得了辉煌成就,盆景艺术逐渐形成井有了一定的进展。1972年在陕西乾陵发掘的唐高宗李治之子李贤(章怀太子,葬于公元706年)基时内有两幅壁画,一幅是一侍女双手托一浅盆,盆中有假山和小树:另一幅是一待女手持莲辦形热,盤中有树,绿叶红果)。另故宫收藏的唐代画家阎立本的《职供图》中也绘有一人手托浅盆,盆中有一块珍珑剔透的山石。又据唐人冯贽《记事珠》一书中记述:“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葱,养以奇石,累年弥盛。”这些都说明盆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在唐代已开始形成。

王维是诗人兼画家,北末苏轼认为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无怪他能制出;富于“诗情画意”的盆景来。“贮兰慈,养琦石”这与现代的水石盆景甚为相似。

此外,唐代吟味盆景的诗词亦不三其材,如白居易的《味假山》诗中载有:“烟萃三秋色,波涛万石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云根”即是石头,可见当时已有截石造景的方法。另外还在《双石》一诗中写道:

“苍然两片石,厭状怪且丑”,“峭绝高数尺,坳泓容—斗。”这是指较大型的盆景。诗人李贺曾作一首《五粒小松歌》,歌中道:〝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可见当时已开始对树木盆景进行修剪加工和矮化栽培。

宋代(公元9601279年)绘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绘画理论应用于盆景创作,盆景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不论宫廷或民间,以奇树怪石为观赏品已蔚然成风,对树木、山石配景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有了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的区分;树木盆景所采用的植物种类繁多,有松、柏、枫、榆、菊、竹、牡丹、荷花、营蒲等;树的形态也多样化了,有直立、曲折、悬垂等,具有雕塑的姿态美;布局方法也不拘一格,除植物配石外,还有单栽植物和单用奇石的盆景制作方法。

现故宫珍藏的宋画《十八学士图》四幅,其中两幅都画有松树盆景,其形“盖偃枝盘,针如屈铁,悬根出土,老本生鳞,已俨然数百年之物”。

朱代书画家苏东坡,在其《双石》诗的引中说:“至扬州获二石,其一绿石,岗峦逸逦,有穴达于背;其一玉白可鉴,渍以盆水,置几案间……”。又有诗云,“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试观烟雨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同”、“五岭蓂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又据《墨庄漫录》载,苏轼曾得一黑石白脉,作一大白石盆以盛之,激水之上,并名其为“雪浪斋”。这些不仅写出诗人、画家对盆景的爱好,而且还反映出当时

这些山水盆景的完美意境和作品的高超艺术水平,并有了盆景的题名。

大书法家黄庭坚得一块绝美的“云溪石”,曾作诗日:“造物成形妙画工,地形咫尺运连空。蛟龙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清座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凉风,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可见当时盆景运用了“咫尺干里、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并且意境深远。可谓“移天缩地、盆立大千”。

宋代不仅有山水盆景,对山石的研究也很突出,并有专著,如杜绾的《云林石谱》中记載有石品116种之多,对各种石头的产地、采集方法以及供作盆景的石种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元代(公元1279—1368年)统治时期较

短,由于当时崇尚武功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