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淮阴行五首》赏析与练习题解析.docxVIP

刘禹锡《淮阴行五首》赏析与练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禹锡《淮阴行五首》赏析与练习题解析

一、带注音的原文

《淮阴行五首》(并引)

唐?刘禹锡

古有《长干行》,言三江之事悉矣。余尝阻风淮阴,作《淮阴行》,以裨乐府。

cùcùhuáiyīnshì,zhúlóuyuánànshàng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

hǎorìqǐqiánggān,wūfēijīngwǔliǎng

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

jīnrìzhuǎnchuántóu,jīnwūzhǐxīběi

今日转船头,金乌指西北。

yānbōyǔchūncǎo,qiānlǐtóngyísè

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

chuántóudàtónghuán,māsāguāngzhènzhèn

船头大铜镮,摩挲光阵阵。

zǎozǎoshǐfēnglái,shātóuyìyǎnrèn

早早使风来,沙头一眼认。

héwùlìngnóngxiàn,xiànlángchuánwěiyàn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

xiánníchènqiánggān,sùshíchángxiàngjiàn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gépǔwàngxíngchuán,tóuángwěixiǎnxiǎn

隔浦望行船,头昂尾幰幰。

wúnàiwǎnláishí,qīnghuáichūnlàngruǎn

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

二、核心注释

簇簇:形容集市房屋密集如簇。

樯竿:船的桅杆,古时挂帆与测风器具之处。

五两:古代测风的器具,用五两鸡毛系于竿顶,风吹则动。

金乌:神话中太阳的别称,此处代指太阳。

铜镮:船头的铜制环扣,可系缆绳或供人扶握。

侬:吴地方言,意为“我”,常见于乐府民歌。

幰幰(xiǎnxiǎn):形容船尾旌旗轻扬或船尾形态优美。

裨(bì):补益、增补,此处指补充乐府诗的题材。

三、白话译文

引语

古代有《长干行》,把三江一带的水上生活写得详尽极了。我曾在淮阴因大风受阻,于是写下这组《淮阴行》,来补充乐府诗的内容。

其一

淮阴的集市密密麻麻,竹楼沿着河岸依次建起。

晴好的日子里,桅杆纷纷竖起,乌鸦飞过,惊动了竿顶的测风鸡毛。

其二

今天船儿转过船头,太阳已偏向西北方。

江上烟波与岸边春草,绵延千里,成了一片相同的青绿色。

其三

船头的大铜环,被摩挲得阵阵发亮。

只盼着大风早些吹来,让我能一眼认出他归来时的沙岸。

其四

什么东西让我羡慕?我羡慕郎君船尾的燕子。

它衔泥时顺着桅杆飞,食宿都能和他长久相见。

其五

隔着水浦遥望远行的船,船头高昂,船尾轻扬。

无奈到了傍晚时分,清澈的淮河春浪,软得像未浆洗的丝绸。

四、作者与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早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却始终保持刚健豁达的心境。其诗文兼具民歌的鲜活与文人的雅致,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陋室铭》等,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2.写作背景

据诗前小序可知,这组诗作于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当时刘禹锡由郎官调任苏州刺史,途中在淮阴(今江苏淮安)因大风滞留。初春的淮阴水岸风光,触发了他对水上离别之情的感触。他效仿南朝乐府《长干行》的风格,以通俗笔触记录眼前景致与人物心绪,既保留了乐府诗的质朴,又融入了个人的细腻观察。宋代黄庭坚曾盛赞:“《淮阴行》情调殊丽,语气尤稳切。白乐天、元微之为之,皆不入此律也。”

五、相关知识梳理

1.乐府诗的特点

乐府本是汉代管理音乐的机构,后泛指乐府采集、创作的诗歌。其特点多为“缘事而发”,内容贴近民间生活,语言通俗自然,常采用叙事手法。刘禹锡的《淮阴行》继承了这一传统,以“阻风淮阴”的真实经历为依托,用白描展现市井与水上场景,情感真挚不雕琢。

2.《长干行》与《淮阴行》的关联

南朝乐府《长干行》以江南水乡男女爱情为主题,语言直白如话。刘禹锡的《淮阴行》既是对其题材的延续——同样聚焦水边离别,又是对其风格的创新:他以“五首”组诗的形式,构建了“集市起航—船行渐远—凭物寄思—隔岸遥望”的完整叙事链,让情感层层递进。

3.诗中“水意象”的文化内涵

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的景致,既写初春淮阴的实景,又暗合“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以阔大景致反衬细腻愁绪。

春浪软:末句“清淮春浪软”以触觉写视觉,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