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邵雍《山村咏怀》原文赏析与巩固练习
一、带注音原文
山村咏怀
北宋?邵雍
yíqùèrsānlǐ,yāncūnsìwǔji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tíngtáiliùqīzuò,bājiǔshízhīhuā。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二、字词注释
一去:“去”在此处指“距离”,“一去二三里”即“相隔两三里路”,不是“离开”的意思,开篇便悄悄定下了漫步观景的闲适基调。
烟村:笼罩着炊烟的村庄。“烟”字极妙,不是浓墨重彩的烟,而是春日清晨或傍晚淡淡的薄雾与炊烟交融的样子,让村庄多了层朦胧的诗意。
四五家:并非实指四户或五户人家,是古诗中常用的虚指手法,形容村庄规模小巧、住户不多,透着宁静清幽的气息。
亭台:指山村中的亭子和观景台,是古人休憩赏景的地方,这两个字暗示着此处是适合慢下来品味风光的所在。
六七座:和“四五家”一样,是虚指,说明亭台分布零散却不杂乱,恰到好处地点缀在山间。
八九十枝花:“枝”字比“朵”更有动态感,仿佛能看见花枝舒展的样子;“八九十”同样是虚指,描绘出花朵繁盛却不拥挤的景致,透着春日的鲜活。
三、白话译文
相隔不过两三里路,
炊烟袅袅的村庄里,住着几户人家。
路边散落着六七座亭台,
还有那开得正好的,八九十枝鲜花。
四、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的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后人称其为“康节先生”。他的故里本在河北涿州,幼年时随父亲迁居到河南辉县(古称共城),三十岁后隐居在苏门山,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这位老先生很有意思,朝廷多次请他做官,他都称病拒绝了,反而喜欢和司马光、富弼这些名士交游,在洛阳的园子里读书、讲学、写诗。他的哲学思想以“先天学”著称,认为万物都有其内在的秩序与规律。这种对“秩序”的敏感,也悄悄融进了他的诗歌里——就像《山村咏怀》里那排列得恰到好处的数字。
他的诗集《伊川击壤集》里,大多是这种看似浅白却藏着深意的小诗,后人称这种风格为“击壤体”,语言朴实自然,却能在寻常景物里写出人生的通透与平和。
五、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邵雍隐居苏门山期间(公元1040年前后)。那时的他已经放弃了对功名的追求,每日在山间漫步,与自然为伴。据史料记载,阳春三月的一天,他漫步到共城郊外的山村,眼前的景象让他心生欢喜:不远处的村庄飘着炊烟,路边的亭台可供歇脚,枝头的繁花正热闹地开着,一切都那么宁静、有序。
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盛景,就是最寻常的山村春色。但对习惯了在万物中寻找规律的邵雍来说,这份“寻常”里藏着最动人的和谐——距离的远近、住户的多少、亭台的分布、花朵的数量,仿佛都遵循着某种天然的秩序。于是他随手写下这首小诗,没有刻意雕琢,却把那份闲适自得的心境永远留了下来。
其实这首诗更像一次“随手记”,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美景会拍张照片一样,邵雍用二十个字,为自己的山居生活拍下了一帧小小的快照。
六、相关知识梳理
(一)核心意象解读
意象
表层含义
深层意蕴
情感指向
二三里
空间距离的远近
步履舒缓的观景节奏
闲适、从容
烟村
炊烟缭绕的村庄
烟火气中的宁静生活
向往、安然
四五家
村庄的小巧规模
人烟稀少的清幽之境
恬淡、平和
亭台
休憩的建筑
慢下来品味生活的象征
悠然、惬意
八九十枝花
繁盛的春花
自然生机与生命之美
欢喜、珍爱
(二)数字入诗的妙处
这首诗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把一到十的数字自然地嵌了进去,这种手法在古诗里不算少见,但邵雍用得格外巧妙:
营造节奏美:数字从少到多,像阶梯一样慢慢递进,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漫步时脚步的轻缓节奏。比如从“一二”到“三四”,再到“六七”“八九十”,画面跟着一点点铺展开来。
构建空间层次:“二三里”是远景(远处的村庄),“四五家”是中景(村庄里的住户),“六七座亭台”是近景(路边的建筑),“八九十枝花”是特写(眼前的花朵)。数字像镜头一样,把画面从远拉到近,层次特别清晰。
藏着哲学味:作为哲学家,邵雍写数字不只是为了好玩。在他看来,数字代表着万物的秩序,一到十的递进,暗合了“自然有序”的道理——山村的美,正在于它不拥挤、不杂乱,一切都刚刚好。
(三)“击壤体”诗歌特点
这首诗是典型的“击壤体”,这是邵雍独创的诗歌风格,特点很鲜明:
语言通俗:不用生僻字,就像拉家常一样,连小孩都能读懂背会;
内容写实:写的都是身边的寻常景物,没有华丽的辞藻;
藏着深意:看似浅白的句子里,藏着对生活、对自然的思考。
就像这首诗,表面是写山村春色,骨子里是在说“简单的生活最美好”,这正是邵雍一生追求的“安乐”境界。
七、诗歌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孟浩然的《初秋》注音版全文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李曾伯的《忆幼子》注音版全文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其二)》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王琪的《春暮游小园》注音版原文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龚自珍的《夜坐二首》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戴复古的《大热五首(其一)》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李嘉祐的《白鹭》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陆游筑书巢文言文注释赏析与练习题解析.docx
- 范仲淹《出守桐庐道中》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2025年无人机低空医疗物资投放社会效益报告.docx
- 2025年再生塑料行业包装回收利用产业链重构研究.docx
- 《AI眼镜周边产品市场机遇:2025年终端销售与需求增长洞察》.docx
- 2025年坚果加工行业深加工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策略报告.docx
- 2025年通信芯片行业技术竞争与未来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生鲜电商配送冷链事故分析与预防措施》.docx
- 《商业航天融资新趋势2025民营卫星企业资本涌入估值分析市场动态》.docx
- 2025年能源绿色健康行业创新技术与市场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无人机低空医疗救援通信方案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烹饪机器人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