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注音版赏析与练习题解析.docxVIP

杜甫《蜀相》注音版赏析与练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蜀相》注音版赏析与练习题解析

一、带注音原文

蜀相

唐?杜甫

chéngxiàngcítánghéchùxún,jǐnguānchéngwàibǎisēnsēn。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yìngjiēbìcǎozìchūnsè,géyèhuánglíkōnghǎoyīn。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sāngùpínfántiānxiàjì,liǎngcháokāijìlǎochénxīn。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chūshīwèijiéshēnxiānsǐ,chángshǐyīngxiónglèimǎnjīn。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频烦”同“频繁”,此处读pínfán,意为多次;“襟”指衣襟,读jīn。

二、译文与注释

(一)白话译文

蜀汉丞相的祠堂该到何处寻觅?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长得郁郁葱葱、茂密幽深。

台阶上的碧草映着春色独自葱茏,

黄鹂隔着树叶婉转啼鸣,却只是空有动听的声音。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请教天下大计,

诸葛亮辅佐两朝君主,开创基业又匡济危难,耗尽老臣忠心。

可惜出兵伐魏尚未成功,自己却先离世,

这景象常常让天下的英雄豪杰,泪水沾满衣襟。

(二)重点注释

蜀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曾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受刘备托孤辅佐刘禅。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三国时蜀汉在此设锦官管理织锦业,故得名。

柏森森:形容柏树茂盛浓密的样子。古柏常被视为忠贞、不朽的象征,暗喻诸葛亮的精神长存。

自春色:“自”字表“独自”,碧草不顾人事变迁,依旧年年逢春而绿,暗含祠堂的寂寥。

空好音:“空”字表“白白地”,黄鹂的啼声再悦耳,也无人欣赏,反衬参观者的落寞。

三顾频烦:指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次到隆中拜访,多次请教(“频烦”)天下谋略。

两朝开济:“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指开创蜀汉基业,“济”指辅佐刘禅匡济危难。

出师未捷:诸葛亮晚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力图收复中原,公元234年在五丈原(今陕西岐山)病逝,未能完成大业。

三、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因全面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兼具严谨的格律与深厚的情感。

创作《蜀相》时,杜甫已48岁,因安史之乱辗转漂泊至成都,被剑南节度使严武举荐为节度参谋。此时的他历经战乱流离,目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内心渴望有像诸葛亮这样的贤臣能平定战乱、重振社稷,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也暗藏其中。

四、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是杜甫初到成都后,专程前往武侯祠凭吊诸葛亮时所作。

当时的时代背景尤为特殊:安史之乱(755—763年)已持续五年,长安、洛阳等重镇几经易手,唐朝国力锐减,百姓流离失所。杜甫虽在成都得到短暂安定,但心中始终牵挂家国兴亡。他探访武侯祠,表面是凭吊先贤,实则是借诸葛亮的事迹抒发情怀——既敬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又惋惜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更暗含对当下朝廷缺乏济世贤臣的忧虑,以及自己虽有报国之心却无处施展的苦闷。

正如清代诗人沈德潜所言:“老杜咏诸葛诗,俱带自己身世家国之感。”这首诗便是杜诗“以史咏怀”特色的典型体现。

五、相关知识梳理

(一)诗题与文体解析

“蜀相”以官职代指人物,比直接题“武侯祠”更侧重诸葛亮的政治身份与功业,暗含诗人对“贤臣治国”的关注。本诗为七言律诗,格律严整: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与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均对仗工整,词性、意境相互呼应。

(二)核心意象解读

意象

诗句出处

表层含义

深层内涵

古柏

锦官城外柏森森

武侯祠外的柏树

象征诸葛亮的坚贞品格与不朽功绩

碧草

映阶碧草自春色

台阶上的青草

以草木的“无情”反衬人事的“变迁”,写祠堂寂寥

黄鹂

隔叶黄鹂空好音

林中的黄鹂鸟

以鸟鸣的“动听”反衬心境的“落寞”,抒凭吊者愁绪

长使英雄泪满襟

英雄的泪水

既是对诸葛亮的惋惜,也是诗人自我情感的投射

(三)艺术手法归纳

设问开篇: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以问答起笔,既点明寻访对象与地点,又带出“寻”的急切与肃穆,自然引出下文。

情景交融:颔联写景却“句句含情”,碧草、黄鹂本是春日美景,但“自”“空”二字注入主观情感,将祠堂的荒凉与诗人的落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